陸開徵環境稅入快車道 恐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本報訊

近期,開徵環境稅方案已上報國務院,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此事。今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實施第一年,包括環保部、財政部等部委都在 積極醞釀相應的細化政策措施。作為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被停滯的環境稅無疑再次被推向了「快車道」。多位專家建議,環境稅稅率應在「排汙費」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並將主要稅收收入劃歸地方。

十一黃金周期間,華北地區的北京、河北大部分時間均處於霧霾籠罩之中,這讓關注環境稅徵收的社會輿論再度高漲起來。

環境稅之所以前後醞釀五年之久仍未出臺,是因為落實徵收存在大量阻力。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李全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關於環境稅早已有過理論研論,停止推進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當時看來,環境稅不是主要的稅種;二是最大的阻力來自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本來就有避稅、拖逃稅的動力,更加反感多增加稅種。

據瞭解,除了企業方面帶來的阻力外,目前《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已有較為完備的法律框架,一旦費與稅之間融合或過渡,還 需要解決很多技術問題。環保部一位元官員對記者坦言,環境稅的徵稅依據是企業的生產和排放資料,有些資料需要通過企業申報來獲得,因此要增強相關部門的能 力,配備相應設備,建立準確、可靠的排汙申報和核實制度。

而多位業內人士稱,目前環境稅徵收是個非常好的時機。地方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壓力很大,除了加大環保核查力度外,徵收環境稅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企業成本和環保投入,用市場化的手段倒逼,淘汰一些環保意識差的企業,減少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關停的阻力。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表示,現在開徵環境稅迫在眉睫。首先,現在環境污染問題頻發,形勢嚴峻。另外,目前中央的政策、百姓的訴求甚至包括企業都是有共識的。除此之外,開徵環境稅有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從今年開始的稅制改革,是一盤大棋,改革的不是單一稅種。首先通過營改增,總體上減輕企業稅負,在此基礎上,開徵環境稅就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時 機。」李全補充,而且環境稅的徵收並不是對所有企業一刀切,針對企業的污染程度差別對待,實際上有助於產業結構調整,是一石二鳥的做法。

當然,有內部人士指出,開徵環境稅最理想的做法是通過立法,用環境稅法保障環境稅的規範性,估計開徵環境稅最快要到明年上半年。

目前,大陸對污染物的排放主要通過收取排汙費的方式進行調節和限制,但是效果堪憂,實難令人滿意。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許生說,「之前收費歸地方,哪個鄉鎮收的錢歸哪個鄉鎮使用,強制性弱,效率也差。」環境稅改革的基本政策傾向是把排汙費改成稅收。「開徵環境稅後,費轉化為稅,稅收收入的用途就不是一一對應關係了,統籌支出,使用的領域變寬,強制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談及費改稅後的稅率問題,很多專家表示,環境稅的稅率肯定要比現在有所提高,否則改革就失去了意義。

現在的排汙費等環保收費水準偏低,某些地區排汙費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總體收費水準也遠低於污染治理成本的50%。有權威專家告訴記者,開徵環境稅後,稅率應大幅提高,在目前收費水準的基礎上提高30至50%是比較合適的。

「下一步費改稅後提高稅率水準要分佈走,一開始可能很難達到理想水準。所謂理想水準,就是稅收收入能覆蓋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蘇明說,「完全按照環境保護所需要的水準徵收環境稅,企業肯定承受不了,然而如果不提高稅率的話,改革又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應該適當提高稅率,在現有收費的水準和 環境治理成本之間折中。之後再根據形勢的變化,慢慢提高稅率。」

蘇明指出,環境稅徵收之初,應首先針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進行徵稅,比如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污染排放物等收稅,之後再逐步擴大覆蓋面。課征模式應該是稅務部門主導,環保部門配合。

至於環境稅收入資金歸屬,專家觀點也比較統一。

蘇明認為應該主要留給地方政府,地方拿稅收收入的80至90%。「這樣做首先有利於保持政策連續性。因為現在排汙治理收費約90%都給地方政府,把環境稅留給地方政府有利於政策連續性,而且會減少地方的阻力。」蘇明解釋道,「另外環境的治理責任主要在地方政府,應該賦予其相關的收費管道。」

許生則指出,各地環境是地方事權範圍。不排除有些污染是跨區域的,比如北京的霧霾更多是河北工業對大氣的污染,但是環境稅主要是和生產過程緊密聯繫的,屬地徵收有利於加強稅源管理,也有利於調動地方積極性。

「有些環境問題是區域性的環境問題,所以中央也應該有一定分成。中央與地方三七分成比較合適。」許生補充道,「中央稅源更加廣泛,地方財力相對有限,因此有必要把環境稅交給地方。」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如果對基礎性產品徵收環境稅的話,會體現在整個價格鏈條上。比如如果對電力企業徵收環境稅,發電行業的利潤將下降。企業為了保持利潤,可能會提高電價,那麼所有用電企業都會承擔稅負、增加成本。

李全指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煤化工等行業在開徵環境稅後,都要受到影響。「太陽能企業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做太陽能的前端、做研發 因為週期長,沒人願意做,做後端的企業也少,大部分企業願意做中端,即設備製造,這個環節的污染非常嚴重。開徵環境稅後,這些企業一定會受到比較大的影 響。」

一位企業人士表示,環境稅徵收可能將使企業的產品成本上升2%至5%,從目前情況來看,鋼鐵、水泥、有色等重工業行業都存 在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很多行業都處在微利或者虧損的邊緣,徵收環境稅顯得至關重要,同時也會加速行業優勝劣汰,一些污染企業也許會因為高額的環保投入最 終選擇退出,長期而言,客觀上達到減少污染排放和改善大氣污染環境的目標。

據悉,今年以來,大陸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河北省每月都占5至7個,大氣環境形勢極其嚴峻,鋼鐵企業綜合能源消耗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 企業消費量的近50%。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12年河北省鋼鐵企業噸鋼利潤僅85元,若啟用環保設備,每生產一噸鋼需要增加100元以 上環保設施運行成本;而不啟用環保設備,一個中等規模的鋼鐵企業每年可減少上千萬元的成本。這意味著,一旦環境稅開始徵收,將會有相當數量的鋼鐵企業在環 保壓力下被迫退出。

然而也有專家指出,徵收環境稅之後,污染嚴重的企業自然就開始積極治理污染物,假以時日,規模效應就出來。(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