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選對時段」 研究:早死機率降61%

▲▼斯洛伐克一名中年男子跑完馬拉松後,發現陰莖海綿體出現血栓的症狀。(示意圖/CFP)

▲澳洲研究發現,晚間運動者,全死亡率下降高達61%。(示意圖/視覺中國)

文/常春月刊

在什麼時候運動最有益健康?許多老年人是早起運動的愛好者,有些人則利用中午午休時運動,也有不少人是傍晚下班吃完飯後運動,還有許多上班族則是夜跑者。最新研究曝光後跌破大家眼鏡:竟然是晚上運動的健康效益最大!和不運動者相比,晚上6點到午夜運動者,全死亡率降低61%,上午運動者降低早死風險則最少!

一般人都認為早起運動身體好,對於有人晚上才運動,覺得有違生理時鐘。不過,澳洲雪梨大學研究團隊,使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將近3萬多位有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或已罹患糖尿病者的健康數據,針對他們運動時段對於健康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卻是大翻盤:選擇在晚間運動的人,全死亡率下降最多,高達6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2萬9836名受測者平均年齡40歲以上,多為BMI指數超過30的肥胖人士,一般認為,這類民眾罹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與早逝的風險明顯較高。研究人員將他們分為4組,包括每天平均3分鐘以上的中度至高強度運動次數少於1次的「不做有氧運動組」、在上午6時至中午運動的「上午運動組」,以及在中午至下午4時運動的「下午運動組」,還有在下午6時至午夜運動的「晚間運動組」。

健身,運動,健身房。(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運動不侷限於任何場合,只要有中、高強度運動持續3分鐘以上都算。(示意圖/免費圖庫pexels)

所有的受測者都配戴腕式攜帶式記錄器,研究人員在8年追蹤期間記錄受試者全因死亡情況,還有心血管疾病、小血管疾病如腎臟病、神經損傷、視力問題等新增患者數。期間有2995人確診第2型糖尿病,若參與研究前已有心血管疾病、癌症者,則不列入分析範圍;8年間有1425人死亡、心血管狀況3980件、小血管功能失調2162件。

分析顯示,與久坐者相較,晚間運動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61%,心血管疾病風險、小血管疾病分別降低36%和24%;上午運動組的死亡風險降低33%,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7%;下午運動組死亡風險降低40%,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6%。

研究人員表示,所謂的運動不侷限在運動場,任何有中、高強度運動持續3分鐘以上都被列入,也就是包括趕上班追公車、快走、爬樓梯、購物揹重物、打掃、做園藝等,都算是運動。

延伸閱讀:

·變瘦、走路變慢注意!「5跡象」中了恐肌少症上身 醫糾正:光補鈣沒用

·起立蹲下5次超過12秒小心肌少症! 醫曝「致命徵兆」:小腿太細要當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