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產轉剖腹產 不得不的選擇

▲不得不的選擇-談自然產轉剖腹產(圖/pixabay.com)

▲不得不的選擇-談自然產轉剖腹產(圖/pixabay.com)

作者:婦產科 曾翌捷醫師

晝夜不休的努力,刻骨銘心的疼痛,與此起彼落的加油聲,這熟悉的場景不是最近熱烈討論的奧運現場;而是在產房每天都固定上演的長壽劇。然而,就像眾多傑出選手一樣,努力不一定可以帶來收穫;而自然生產轉剖腹生產,也就是每位孕媽咪最害怕的「吃全餐」,就是產房最讓人失望的結局之一。

剖腹產率逐漸上升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近五年的剖腹產率約為 36~38% 之間。而國外相關研究也指出,剖腹生產中因為產程進展不順利,造成自然生產轉剖腹生產的比例高達 5 成以上:原因包含了產程遲滯、胎兒窘迫、及巨嬰等等。

根據 PLoS One 醫學期刊今年2月的學術論文指出,全球剖腹產率 1990 年到 2014 年平均上升了 12.4% ,其中拉丁美洲上升 19.4% 、亞洲上升 15.1% 、北美上升 10% ,亞洲以每年 6% 速度增加位居全球最高。與近年日漸上升的剖腹產率相同,自然生產轉剖腹生產所佔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從原因分析大概有以下幾點:

1.高齡產婦的增加:

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民國 104 年婦女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 30.6 歲,與 60 年代相比,當時婦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約為 23 歲,顯示高齡產婦的比例隨著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和傑出的職場表現正快速上升。但是高齡所伴隨的體能退化,及隨之增加的姙娠相關併發症,如姙娠高血壓、姙娠糖尿病、和胎兒發育遲滯也連帶使得剖腹產率上升。

2.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增加:

由於孕婦肥胖及姙娠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世界各國的巨嬰發生率也在過去 20 年顯著上升 3~5% 。而巨嬰症不但容易造成生產時的併發症,根據胎兒發展研究「都哈學說(DOHaD)」,新生兒出生體重與成年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相關,其中超過 4000 公克的巨嬰,成年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 5 倍。

3.胎兒監測的增加:

為了避免待產中的突發狀況,胎兒監測器幾乎是每間產房必備的設備。而國外研究也證實胎兒監視器的使用有助於減少新生兒的死亡率和併發症。然而胎兒監視器也會增加 81% 因為胎兒窘迫而剖腹產的機會,不過對整體剖腹產率並沒有影響。

4.避險考量的增加:

少子化的趨勢是最近的熱門議題。由於生育年齡的延後,許多夫妻只計畫生育一到兩個寶寶。由於自然生產的產程較長,無法預測的變數也多,為了避免意外發生,醫師與父母在面對進展不順利的時候,也往往容易做出規避風險的選擇。

母子均安比生產方式更重要!

經歷了懷胎十月間與孕媽咪的相處,婦產科醫師比任何人都清楚孕媽咪對生產的期待。為了寶寶的健康,孕媽咪不惜經歷痛徹心扉的磨難,只為了寶寶能健康長大。但是就像隨伺在選手身旁的教練,為了選手未來的運動生命,有時不得不放棄比賽;婦產科醫師在判斷剖腹生產的介入時,也必須以母子均安為第一考量。

看過許多孕媽咪被告知需要進行剖腹生產時所留下的眼淚,不禁讓我想起「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句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其實也同樣適用在每位孕媽咪的身上。因為「母子均安比生產方式更重要!」,應該是所有人堅信不移的共同目標。所以,孕媽咪們請放寬心情。讓我們一起為你與寶寶初次見面的那一刻一同努力。

同場加映:月經沒來就懷孕!產後避孕很關鍵

搜尋附近的診所:婦產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NGS本月起納健保!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加速精準醫療發展

NGS本月起納健保!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加速精準醫療發展

癌症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關醫療支出將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2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次世代基因定序(NGS)5月1日起納入健保,相關基因檢測資料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來收載,加速國內精準醫療發展。

2024年05月14日 22:44

「最容易發胖」6大職業!醫揭元凶 70%都在加班

「最容易發胖」6大職業!醫揭元凶 70%都在加班

加班發胖是現代社會中一個嚴峻的問題,長期的工作壓力、睡眠不足以及長時間靜態式工作都可能導致身體的代謝失衡,進而增加體重哦!根據調查,台灣上班族七成的人都在加班,其中13.6%的人一週工作時間高於50小時,甚至有7.6%的人上班超過60小時。

2024年05月14日 21:44

結婚8年「終於成功愛愛了」!人妻鬆口氣:下禮拜就去辦離婚

結婚8年「終於成功愛愛了」!人妻鬆口氣:下禮拜就去辦離婚

「終於成功做愛了,但我還是要離婚。」講完陰道痙攣A小姐、B小姐的故事,今天要繼續跟大家分享第三位C小姐的故事了。上面那句話,是她email開頭的第一句。

2024年05月14日 20:18

他鼻塞半年!醫20秒夾出「整顆荔枝肉」 第一視角曝光

他鼻塞半年!醫20秒夾出「整顆荔枝肉」 第一視角曝光

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粉專PO出一段影片,只見他超速神手,僅花了短短20秒時間,就從男患者的左側鼻孔,精準且俐落地邊夾邊拉出一顆呈半透明水狀,有如「荔枝肉」的鼻息肉,在門診即解決患者大半年都在鼻塞的困擾,不到半分鐘時間「還給大哥暢通人生」。

2024年05月14日 19:41

A肝疫苗供貨有空窗!12萬名幼兒受影響 台大醫揭「延後接種」效果

A肝疫苗供貨有空窗!12萬名幼兒受影響 台大醫揭「延後接種」效果

國內幼兒常規A肝疫苗因為殘膠問題,有17萬劑疫苗驗收未通過,近期恐怕出現空窗期。疾病管制署今(14)日表示,目前評估約9月可以恢復穩定供貨,這段期間可能受影響幼兒約12萬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幼兒A肝疫苗需接種兩劑,目前評估有可能延遲3~4個月,過去國際研究資料顯示,延長接種間隔對於疫苗效果、安全性都沒有特別影響,請家長不用擔心。

2024年05月14日 19:09

匱乏大腦「天生渴望所有食物」 大多數人本質是蔬食者

匱乏大腦「天生渴望所有食物」 大多數人本質是蔬食者

整個一九七○年代,賭場高層都忽略吃角子老虎機,把它們亂塞在角落。七○年代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管理者查爾斯‧赫西(Charles Hirsch)稱吃角子老虎機為「用來殺時間與娛樂那些賭場真正客戶──紙牌或骰子的玩家──的朋友與家人的玩具」。

2024年05月14日 19:04

更年期婦女逾2成三高異常!「護心5要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更年期婦女逾2成三高異常!「護心5要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5-64歲的更年期婦女,大約每5人就有1人面臨血壓、血脂、血糖「三高」異常問題,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年05月14日 18:43

不是酒!他日喝「1飲品」肝指數爆表 醫嘆:很多人中

不是酒!他日喝「1飲品」肝指數爆表 醫嘆:很多人中

都說酒精傷肝,但其實不只酒精會損害肝功能,提神飲料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近期急診醫師賈蔚就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後確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他卻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表示自己不喝酒,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飲用提神飲料。

2024年05月14日 17:59

「2種身材」最容易罹癌! 33萬人研究解答了

「2種身材」最容易罹癌! 33萬人研究解答了

民眾大多都有觀念,肥胖族群本來就比一般身材正常的族群很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但至於是哪種肥胖,似乎大家沒有特別的概念。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在FB發文指出,那種身材高大、腹部的族群,在面對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的罹患風險,較常人升高12%。

2024年05月14日 17:33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預告!開放「無償」代理孕母 同婚、單身女適用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預告!開放「無償」代理孕母 同婚、單身女適用

代孕議題討論歷經30多年,衛福部國健署今(14)日公布「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共62條。草案增列代理孕母、受術配偶及受術未婚女性。不過,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指出,在代理孕母部分增訂為「無償」也就是非商業性代孕,不過因受委託者(代理孕母)受到影響部分,委託者仍須提供賠償,細節仍需相關專家團體討論,細節以子法訂之。

2024年05月14日 17: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