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齊/激情過後!文在寅將面臨的課題

▲文在寅上任後,需立刻處理接踵而來的許多國政議題。(圖/路透社)

文/董思齊

2017年5月9號的深夜,身著深藍色西裝,打著淺藍色領帶的文在寅,登上光化門廣場旁所搭建的舞台,接受「共同民主黨」內同志們的祝賀。同一時間,韓國終於結束長達5個月沒有民選總統的國政空窗期。這也意謂著繼李明博與朴槿惠兩任保守政權長達9年的執政之後,進步派再次獲得執政機會。

然而,文在寅與其所屬陣營完全沒有任何喘息與慶祝的機會,因為根據南韓憲法規定,文在寅得立即承接近來飽受內外衝擊的國家。眼前,他除了得解決包括崔順實案所帶來的政治與財閥改革議題,還有經濟成長趨緩、青年就業困難,以及貧富差距加大的南韓內部問題;還得面臨持續升溫的北韓核武威脅、薩德建置議題等,所引發的美、韓、中關係變化,還有競選期間所提出的廢止日本慰安婦協議課題。然而這些課題環環相扣,若處理稍有不甚,勢必曠日持久、治絲益棼。

世人聚焦本屆韓國總統大選的原因

過往,各國對於南韓總統選舉雖不至於不重視,但卻未曾像這次格外看重。包括台灣在內等各國媒體之所以關注,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前總統朴槿惠的崔順實親信事件,光怪陸離的過程非常吸睛;其二、美韓決議在南韓建置薩德系統導致韓中關係生變,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對北韓改採高壓方式脅迫其放棄核武計畫,導致韓半島瞬間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不過外界對於南韓選舉的關心,主要仍聚焦於北韓核武議題持續升高下的區域外交與安全問題。然而,相較於外界認為韓半島恐將面臨戰爭邊緣,實際至現場觀察卻可發現,南韓民眾對於北韓武力威脅的感知度並不高。理由很簡單,因為北韓的武力威脅對於南韓民眾來說,並非影響選舉的「變數」,而是「常數」。因此北韓議題,甚至薩德議題雖討論者眾,但難以視為決定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

那麼,南韓民眾究竟關心些什麼?

韓國選民關注的焦點與候選人的競選策略

朴槿惠總統遭罷免後,南韓社會輿論研究所公布一項「國政優先課題民意」調查,其順序依序為:杜絕貪汙腐敗與政治改革(21.3%)、創造就業機會(16.4%)、削減因所得不均造成的社會兩極化(14.8%)、檢調與國情院等權力機構的改革(9.8%) 、體現公正的社會(9.0%)、少子化對策(5.5%)、改善南北關係建構統一基礎(4.5%)、高齡化對策與建構社會安全網(4.4%)、創出未來生計(3.2%)。由上可知政治改革與解決因經濟所引發的社會議題,才是這次南韓選舉民眾重視的課題。

而在文在寅的政見當中,幾乎都是針對政治改革與經濟民生問題,關於對北韓、對外以及安全議題,則被放到第四位。相較之下,代表「自由韓國黨」參選的洪準杓第一項就提出了「強的安保、強的大韓民國」,而自詡為代表改變力量的安哲秀,也在第一項就提出「堅實的自強安保與韓半島非核化」,足見雖自詡為進步派的安哲秀,也想搶攻保守派的票源。

▲文在寅的「十大政見」中,多著墨於政府改革與經濟民生問題。 (圖/董思齊提供)

雖4月初選舉開跑之際,因「自由韓國黨」的候選人聲勢不高,使得高喊「大韓民國需要改變」的安哲秀聲勢一度直追文在寅。在競選過程中,安哲秀高喊韓國面臨出口、內需、就業、人口、外交安全的五大懸崖困境,並指出在既有政治結構無法解決問題之下,選擇一號文在寅等於支持二號洪準杓。此外,他還提出從英國脫歐、川普勝出及法國大選的結果,皆預示世界政治在改變,南韓也需要改變。這樣的訴求,一度讓安哲秀的支持率幾乎超越文在寅。

然而,由於安哲秀在電視辯論會上表現不若預期,再加上文在寅開始固守進步派票源,而保守陣營也因危機意識開始集結,結果使得「缺乏核心理念」、「提出問題但並無具體解決方案」的安哲秀,最後的得票率反被擠壓到第三順位。

選舉結果對韓國國內政治的意義與影響

事實上從最後得票率可知,保守派在朴槿惠彈劾案後已失民心,而二號洪準杓與四號劉承旼兩位保守派候選人的票數加總不過30%左右,顯見目前南韓支持政治與經濟改革的力量將近6成。不過,在整體環境利於進步派的狀況之下,文在寅最後仍只得到約4成的選票,代表民意雖希望改革,但不見得完全放心他所提出的改革方向。同時,由於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無法獲得多數,因此若要推動各項改革,將需要同為進步派的「國民的黨」與「正義黨」進行議題上的合作。

外界一致認為,過去屬於盧武鉉人馬的文在寅,將繼承盧武鉉的意志。而從選後這幾天文在寅的組織與人事動向中,亦可觀察他的確有「恢復盧武鉉的體制」的傾向。由於這次選舉並無交接期,因此選前文在寅就表示內閣(政府組織)不會有太多變動,但將恢復金大中政府開始的「外交通商部」,並成立與「中小企業創投」相關之組織。而做為總統幕僚單位的青瓦台辦公室,除了計畫移至光化門附近的政府廳舍辦公,組織也將做變動。此外,政府人事任命案雖然號稱以「年輕有能力為中心」,但事實上仍是以曾與盧武鉉總統有交集的人士為中心,以確立其改革之路線。

選舉結果對韓國對外政策的影響

然而,身為少數總統的文在寅,除了內部改革可能遭遇國會少數的先天劣勢,在外交安全領域也可能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得擔心將來南韓是否會在韓半島議題上,被周邊大國所忽視或邊緣化。

▲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仍無法獲得多數。(圖/董思齊提供)

即便文在寅繼承了金大中的「陽光政策」以及盧武鉉的「和平繁榮政策」,希望能開啟與北韓的對話,但在時空環境的變化之下,北韓的核武能力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加上美國執政的共和黨是個保守政權,而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為進步傾向之政權,兩國在對話上可能會有困難之處。這也使得認為「韓國應學習如何跟美國說不」的文在寅上任後,得更加謹慎處理與美國關係的變動。尤其薩德議題是否真如選前所主張「應交由國會審查並交付人民決議」,將成為觀察重點。

另外,薩德議題所引發的韓中關係生變與中國「限韓令」的發酵,雖使得中國一夕之間超越日本,成為韓國民眾最不歡迎的國家,但畢竟對韓國經濟影響有限,且中國在世界經濟與區域安全上有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預料文在寅政府將持續與中國政府溝通。不過,韓日關係仍是困難議題。文在寅競選時曾主張將廢除朴槿惠所簽訂的「慰安婦協議」,這也使得韓日關係陷於更緊張的狀態。或許,這也是文在寅提命「知日派」的李洛淵,做為第一任總理候選人的原因。

不論如何,文在寅除了得強化對內溝通,也要開始布局2018年的地方選舉,以增加執政之支持度與正當性;另一方面,他也必須小心處理與大國之間的關係,以防在政治互動中被邊緣化。

▲南韓總統大選前,當時共同民主黨的秘書長安圭柏(現任國會議員)在談到南韓與台灣關係時,親筆寫下「求同存異」4個字。 (圖/董思齊提供)

事實上,台灣和韓國目前也面對諸多相同課題,包括:敵對國家的安全威脅、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在亞太區域中邊緣化的憂慮,以及成長趨緩、貧富差距擴大的困境。即便兩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處境有所不同,但已出現諸多可以合作的區域安全與社會經濟議題。如何「求同存異」,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況之下,創造共同成長的契機,將會是台韓兩國政府必須努力的目標。

好文推薦

董思齊/韓國三一節:一波三折的獨立與未獨立

董思齊/從南韓國慶日,看民眾的「統一意識」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董思齊,現為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台師大東亞系兼任助理教授、真理大學人文資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台韓比較研究」、「韓國文創產業政策」與「東北亞政經發展」。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