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災害被遺忘 50位志工花10年訴說阪神地震逃生故事

《日本翻轉地震》系列五

◎採訪/蔡百蕙、陳弘修 ◎影音/謝婷婷

文/蔡百蕙 

災害來襲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1995年1月17日的清晨5點46分,日本阪神地區發生7級地震,導致6千434人死亡,4萬5千792人受傷,24萬9千180棟房屋半倒或全毀。「當時我正在開車去工廠的路上,不預期的大地震,讓我祖傳三代的牛奶工廠全毀了…」人與防災未來中心的84歲志工奧秀雄說道。

祖傳的工廠毀了,奧秀雄無力重建,生活的意志也跟著倒下,消沉了許多年,「工廠倒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提不起精神,什麼都不想做。」直到2002年,阪神地震重建項目之一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開幕,正是以提醒世人阪神地震的慘痛教訓為目的,令他驚覺,「把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很重要。」

今年84歲的奧秀雄在阪神地震中失去了祖傳的牛奶工廠,消沉多年後,決定當志工傳承當年的受災經驗。(圖/記者蔡百蕙攝)

於是,他決定打起精神,工作反正沒了,就來做志工吧,「來這裡是我現在的人生支柱。」過了21年,今天,有一半的神戶人沒有經歷過當年的地震,不了解大地震來襲時的可怕,不厭其煩地敘說當年地震的經過,而且一說就10年,奧秀雄不怕再次撕裂心裡的傷口,只怕年輕人不曉得記取教訓,「其實還蠻安慰的,大多數來聽我說故事的年輕學生,都表現得很有興趣,覺得學到了很多。」

奧秀雄拉著記者,到他常用來解說的神戶災後街廓模型前,指著半垮的房屋說道,阪神地震死了6千多人,其中有一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什麼?因為老年人腿不好,一般是睡一樓,比較年輕的子女睡在二樓,地震一來,一樓就被壓扁了,「最近發生的熊本地震也是,我在電視上看到跟神戶一樣的倒塌方式。」

位於神戶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共有約50位老志工,不厭其煩地訴說阪神地震造成的巨大災害與重建故事。(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今,走在神戶街頭,看到的是新建好的公寓大樓,補修好的高速道路,以及許多棟明亮大型的購物中心,還有蓬勃發展的時裝產業,神戶正致力變身為日本的時尚之都,大地震襲擊過的痕跡幾乎完全不見,全被小心地收藏在博物館裡。

和奧秀雄同樣經歷過阪神地震的志工,共約50位,他們是「人與防災未來中心」防災意識宣傳的祕密武器。除了這些曾親身受災的志工們,該館更有豐富的阪神地震遺留文物,共計20萬件,其中830件為常設展品,加上特別製作的模擬影片,重現當年大地震破壞強度,使人彷如身歷其境,觀看時效果十分震撼。

國內外災害不斷、訪客意識提升

「人與防災未來中心」事業部運營課長林三四和表示,展覽內容著重介紹阪神地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發生時如何應對?重建工作如何進行?就是為了不讓大家忘記過去,且深刻了解今後防災的重要性。該館預計至今年夏天,將累積達7百萬參觀人次,期間每年約有2萬遊客來自海外,也顯示了國際對阪神防災經驗的興趣。

屬於阪神地震重建項目之一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展示海嘯和震災的西館和東館,分別由日本政府和兵庫縣政府出資興建,共計約120億日圓,之後每年的營運成本則在4到5億日圓左右。除了展示阪神地震保留文物外,該館還兼具防災教育、專業防災志工培訓以及災害調查研究等多元功能。

開館14年來,他也明顯注意到來訪遊客態度上的變化,「最近國內外出現接連不斷的災害,到訪遊客在防災意識上有明顯的提升,出現更積極,想多了解學習的態度。」林三四和感到頗為安慰,他表示,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災害其實無所不在,無時無刻,隨時可能襲來,希望透過到「人與防災未來中心」的參訪,能成為啟動防災意識的契機,防患於未來。

阪神地震已過21年,如今神戶有一半的人未經歷過巨大震災。上圖為年輕學生參訪「人與未來防災中心」。(圖/記者蔡百蕙攝)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