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老農津貼每4年隨「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18日在總統府召開政府有關老農津貼政策記者會,強調基於公平正義及信賴保護原則,將建立制度化的老農津貼調整機制。今後,老農津貼每4年將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今年將調整為每月6,316元,並設有「非農業所得」超過50萬元,及個人土地或房屋價值合計超過500萬元的排富條款。另外,符合條件的老農,每月還可領取每公頃2千元的離農津貼,此一攸關農民福利的政策,將待立法院修法通過後實施。

總統指出 ,執政黨提出的老農津貼及其他8項社福津貼、年金給付的版本,比起民進黨老農津貼版本節省了新台幣14 億元,照顧層面更多了近70萬人,更符合公平、正義,而老農津貼調整方案,主要是建立制度 ,避免相關問題政治化,同時能夠照顧更多的人,「符合我們的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總統表示,他希望今後「老農津貼」不要成為選舉的工具,也不應成為政治喊價的對象,這對農民朋友,以及其他弱勢族群,都是一種不公平、輕忽的對待。除老農津貼調整制度化外,包括內政部8項社會福利津貼也將隨之調整,未來都將隨每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增加而調整。

總統解釋說,每4年老農津貼將會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CPI如果降低,老農津貼只會維持不會降低,如此一來可使農民放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估計,民國96年調整老農津貼時的CPI為101.8%,今年CPI預估為107.16%,漲幅為5.27%,6,000元的5.27%換算下來就是316元,兩者相加即6,316元,調漲比例高於公務人員的3%。

他表示,調整老農津貼有四大原則,也是很重要的依據,首先是建立制度化的調整機制,因為老農津貼從3,000元調到4,000元,調整比例為33%,從4,000元調到5,000元,調整比例為25%,從5,000元調到6,000元,調整比例約16%,調整依據看不出清楚原則,因此,我們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為基礎,做為制度化依據。

至於財源,總統進一步說明指出,調整後的老農津貼1年共需要519.6億元,比現行增加25億元;8項社福津貼調整後,一年需要799.61億元,比今年增加42.97 億元,兩者的調整,比現行多負擔近68億元。

總統認為,增加將近68億元,所照顧的人數為287 萬人,比民進黨的老農津貼只提高1000元,又不排富, 不但節省了14.4億元的經費,受惠的人數還相對多68.7 萬人,換句話說,「我們對象不只是限於老農,還包括 另外8種社會福利的受惠者」;所以「我們比它(指民 進黨)多出了218.3萬人,這點非常重要,是更公平、 更正義的方案」。

總統也回顧上任以來在農業方面的施政,強調很重要的一項政策是推動「農村再生條例」,以1,500億元、10年的時間來活化4,000個農、漁村,照顧60萬戶農民;同時積極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主要就是希望能夠擴大農地耕作的規模,推動以來已有超過6,000公頃開始進入「小地主大佃農」階段,每個大佃農的年齡平均42歲,土地也從目前每農戶只有約1.1公頃的面積擴大到約8公頃,是現在面積的7倍,故而此政策基本上是符合擴大經濟規模的作法。

總統說,今年4月間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3元,辦理公糧濕榖收購,受到民眾極大歡迎;此外,並補助烘乾、包裝、堆疊每公斤2元,目的也是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收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