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罕見「雙膝反曲」!10個月7次手術 陸女腳踏實地來台回診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九年前,來自中國大陸廈門,患有極罕見「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日前牽著先生及兒子的手,雙腿「腳踏實地」的走進慈院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包括陳英和名譽院長、常住志工顏靜曦師姊,林欣榮院長、護理部主管、國際醫學中心團隊,以及已退休的護理長陳玉娟等人,都到靜心悅讀空間歡迎她「回娘家」。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陳英和院長拿著陳團治贈予的公仔,與九年前的團治照片和現在的團治開心合影。

主治陳團治的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醫師,在九月二十五日下午的歡迎會上感動表示,當年歷經七次困難手術與長達十個月的治療,團治和她的媽媽是最勇敢的人。因為需要多次手術的患者,往往會隨著手術次數增加,越來越抗拒治療,但回想起團治在每次術後一邊哭、一邊噁心嘔吐,或是面對復健時的疼痛難受,依然沒有絲毫的抱怨,始終完全配合醫療團隊的模樣,他由衷地心疼與佩服她的堅強。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病人的信任就是我們的最大動力。」面對全世界醫學文獻僅有二例手術紀錄的罕見疾病,除了有第一勇敢的團治和媽媽,陳英和教授笑說他和團隊應該是第二勇敢的人了。因為陳團治的雙腿不僅是世界上罕見的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還合併續發性的踝關節馬蹄足變形,種種困難導致治療計畫更加複雜,必須分為數個手術階段進行。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陳英和院長表示,這次回診無論是相關檢查影像,或實際觀察走路及上下樓梯的步伐,團治恢復得很好。

陳英和院長表示,他永遠不會忘記當陳團治的腿第一次能放平的時候,對他說「原來躺著,讓棉被平蓋到胸口這麼舒服」。歡迎會後,陳團治在當年照護她的病房護理長陳玉娟、副護理長許慧英、護理師張素芬、物理治療師徐佳俐,以及現任護理長劉玉玲等人陪伴,一起回病房敘舊。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從跨海求醫的病人到分享生命經驗的勇者,歷經八年,陳團治重回花蓮慈院,身分與心境截然不同。她說,這次與媽媽、先生還有兒子同行,除了帶家人認識她的「第二個家」,也是為了讓「院長爸爸」陳英和醫師和醫療團隊看到她現在生活得很好,讓他們放心、安心。她在出院第一年回花蓮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TIMA),大部分場合還需藉助輪椅,如今她行動自如,也可跟上兒子奔跑的速度,走得又穩又快。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物理治療師徐佳俐教導陳團治利用彈力帶訓練腿部力量。

治療前的陳團治,雙腿從膝蓋部位向前反轉呈現「L型」,平躺時腳掌貼在胸前,僅能像膝上截肢的病人一樣,用兩腳膝窩勉強以「兩側膝上截肢型」的方式行走,必須藉著雙手大力的甩動,擺動軀幹、骨盆、大腿才能前進。陳團治回想手術治療和復健過程中有諸多痛苦,一切都相當值得!她很感恩團隊的努力,也感謝媽媽的支持與陪伴。

▲在花蓮慈濟醫院治療成功的陳團治回診,曾照顧她的醫療團隊聚在一齊歡迎她「回娘家」。(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二○一四年,陳英和院長帶領醫療團隊陸續為陳團治進行雙膝切骨矯正手術,讓兩側膝部各自得到160度的矯正量;以及在踝關節進行切骨矯正手術、跟腱Z形延長術及異體肌腱移植補強,讓雙腿踝關節也都獲得90度的改善。不僅保有她的關節活動度和肢體最佳長度,更讓原先身高只有93公分的陳團治,術後成長為128公分。這次回診,無論是相關檢查影像,或實際觀察她走路及上下樓梯的步伐,陳英和院長指出,團治恢復得很好。

陳團治此行除帶她的先生、兒子認識花蓮及慈濟,二十七日上午,也到靜思精舍向她最尊敬的「師公上人」證嚴法師道感恩,請「師公及精舍師父」放心;二十九日,還將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因為她就是典型海外慈濟志工與花蓮慈院合作的最好例子,透過慈善與醫療,不僅讓她重獲新生,翻轉她的人生,更讓她和家人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平日在廈門參加環保志工,也可以布施愛心幫助有需要的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