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媽媽求子新世代! 「胎嬰風險管理」突破生命最初1000天

未來媽媽求子新世代! 「胎嬰風險管理」突破生命最初1000天(圖/愛群醫療機構提供)

▲愛群醫療機構執行長翁紹評醫師認為,既然要生就要生一個健康的小孩,落實『胎嬰健康風險管理』新觀念。(圖/愛群醫療機構提供)

林芮安/資深醫藥媒體工作者

「我想生但是生不出來!」這是不孕、高齡媽媽內心的吶喊;根據統計,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一對有不孕困擾,再從內政部人口統計,2021年前11月新生兒數量僅13萬9693人,對比2011年全年新生兒19萬6627人,今年新生兒不僅面臨15萬人保衛戰,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窘況,在政府催婚、催生政策下,有不孕困擾的「未來媽媽」們在求子路上卻更顯艱辛。

1985年4月16日台灣第一位試管寶寶誕生,帶給不孕困擾的夫妻一線生機;經過36年,在生殖醫學領域的突破與進步,試管寶寶已經不僅是打針、取卵、植入,愛群醫療機構執行長翁紹評慎重的說:「從受精卵在媽媽肚子裡有心跳的第一天,到健康生存至2歲的黃金1000天,對寶寶日後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翁紹評認為:「我們必須開始建立『胎嬰健康風險管理』新觀念,發展出新兒科世代,從精準試管、安全養胎、順利生產、健康成長評估四部曲落實,我認為既然要生,就要生一個健康的小孩!」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2019年人工生殖活產嬰兒數為10678人,是10年前3464人的3倍。在生殖醫學領域有20多年經驗的翁紹評醫師有感說:「以我們機構的統計,10年前平均是37歲的媽媽做試管,現在年齡已經上升到40歲。」

翁紹評分析求診人數日益增加且病患高齡化,讓療程增加挑戰。以醫學角度來說,現代人健康狀況都不錯,從外表感受不到年齡的差距,但實際上女性的卵泡細胞核裡面的染色體隨著年齡老化,加上子宮內膜環境也會因年齡受影響,都會不利胚胎發展。

面對病患無聲的眼淚,翁紹評建議,不孕症患者想要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首先應該要選擇擁有被國際認證實驗室的醫療機構,結合母體照護、胚胎健康、妊娠預防醫學、兒科一條龍的照護過程,進行由中、西醫合併營養師發展出的「胎嬰健康風險管理」。

未來媽媽求子新世代! 「胎嬰風險管理」突破生命最初1000天(圖/愛群醫療機構提供)

▲翁紹評醫師從試管實務操作指出,不孕原因千百種,非醫師一人能解決,背後需仰賴堅強中、西醫團隊合作。(圖/愛群醫療機構提供)

首先胚胎健康的關鍵就是精準篩檢,胚胎的篩選檢查分為PGT-M(PGD)及PGT-A(PGS),翁紹評耐心、口語化解釋這2種篩檢的差異,以PGT-A(PGS),就是「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就像是妊娠中的羊膜穿刺,在胚胎著床之前先採大規模篩檢,檢測染色體是否有異常。

而PGT-M(PGD)則是針對單一基因、疾病篩檢,翁紹評分享,若父母其中一人有遺傳性疾病基因如重聽,就能針對重聽基因去深探並提早避免。

擁有了健康的胚胎,對於孕育生命的子宮,愛群醫療機構採用中西醫相輔合作的方式一磚一瓦堆疊好孕體質。西醫部分可以適時補充營養品,必要時可以藥物介入治療,針對亞健康族群,則可以透過針灸、中醫調理去改善體質,再輔以營養師專業諮詢,從根本改善健康狀況。

翁紹評醫師強調,不孕的原因千百萬種,包含精卵結合、輸卵管水腫、多囊性卵巢、粒線體結構畸型、無精症甚至癌症等原因,沒有一套運作公式,也並非一位醫師能全盤解決,必須掌握每個病患的細節仰賴堅強團隊「以愛出發、以群照護」。

「驗到2條線」是多少不易懷孕的夫妻希望的開端,此時更是「胎嬰風險管理」的重要時刻,翁紹評說:「挑選健康胚胎到植入,最終要瓜熟蒂落,懷孕過程中須小心監測靜動脈血流、羊水、體重等,避開子宮收縮、血栓引發流產、早產。」

面對坊間對於試管嬰兒與自然受孕嬰兒健康上誤解,翁紹評認為,2種寶寶在長期研究期刊中,在學習、工作、健康、壽命這些追蹤案例裡,都沒有什麼差別。在上述提到的黃金1000天,翁紹評說:「寶寶出生後到2歲前,若沒有良好照顧、追蹤評估,對於前期備孕期辛苦的父母來說,就是事倍功半。」

他分享一個無聲寶寶的故事,求診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士,太太年齡也高,但「做試管不是只是做試管,而是為了要一個健康的寶寶」,每次看診雙方都是寫字溝通,經過遺傳基因檢測與精密監測,終於生出健康寶寶。

翁紹評說:「在求子路上不乏取卵無數次、嘗試無數次的病患,也曾遇過母體免疫系統會攻擊胚胎的個案,這些不是單次診斷就有辦法治療的,追求懷孕是一段旅程,這途中用最好的資源去協助、去監測,我們甚至有淋巴癌治療後懷孕、大腸癌治療第三期可以生下健康寶寶的案例。」

翁紹評感性的說:「面對病患求助無門、備感艱辛的求子路,除了醫療與耐心陪著病患,我看見失敗多次的未來媽媽兩眼無神的瞬間,都是讓我想找到影響生殖能力因素的動力。」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