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被迫買百套魚叉飛彈?台灣以優惠價落實「非對稱戰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許多包括高度友我的重量級美方人士最關心的三點為: 全民作戰抗敵意志不明、國防預算偏低、賡續忽視美方對構建非對稱防衛的一再呼籲。

▲魚叉岸防飛彈系統。(圖/Defense Media Agency)

● 梅復興/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長期鑽研國防,嫻熟美台安全關係,曾創辦並主編《臺海軍情》電子期刊

海軍採購魚叉岸防飛彈系統,因本會期呈送立法院的預算高出美國去年10月通知國會的軍售案的金額約台幣189億元,高達866億元,引起各媒體、名嘴與政治人物的不同解讀,甚至還有刻意曲解客觀資訊,並誤認認知戰對象等的謬愚之嫌。

軍購金額並未「暴增」 單價反而便宜

首先,此軍購案本身的成本並沒有「暴增」。經筆者向美方官員查證,預算修訂後的發價書總額23.6億美元其實還略低於去年10月26日通告國會的23.7億美元,故並未因軍售金額突破原通告上限而需重新通知國會。

部分原因顯係美國國防部一再向主承包商波音公司施壓盡可能控制成本的結果。而國防部呈送立法院的預算與上述軍售案的差額(約台幣190億元上下),根據各媒體報導,主係國內陣地、場庫等基地設施整建或指管系統整合等投資,並非漲價。

▲魚叉岸防飛彈系統。(圖/Boeing公司)

事實上,一次買齊100套系統與400枚飛彈其實就單價而言遠比分兩批買要便宜甚多。蓋根據媒體報導,今年6月中簽訂第一批採購32套系統與配套飛彈的金額約合13.7億美元(390億7560萬元台幣)。

而這次修訂發價書後的總金額共為23.6億美元,那就表示這批68套系統與超過200枚飛彈只要9.9億美元,僅大致相當於第一批單位價的三分之一!

美方強迫?

再來檢視所謂美方「強迫」我採購或要求我「優先付錢」之說。此案美方約自三年前開始跟我方討論。美軍印太司令部(當時剛自「太平洋司令部」改名)與美國防部經多次評估並模式模擬推演後得出結論,認為數量充足、性能可靠的機動式岸防飛彈系統乃是嚇阻中共於中短期內兩棲進犯台灣的最有效手段。

而美方評估也判定,台灣自製的岸基反艦飛彈多年來產能過低、無法於威脅期程內擴充產量至可以滿足國軍需求之水準。

同時,即便不考慮台灣自製飛彈的性能可否與經多次實戰驗證並改良的美軍制式魚叉系統相比,美方也顧及到一旦戰事爆發,仰賴部分外供關鍵性零組件的台灣國產武器勢必無法繼續生產以補充實戰耗損,故現在就推動部署與美軍使用共同彈種的岸防系統(以便美國於戰時補給飛彈援助台灣持續作戰)實乃我國必須最優先執行的軍事投資。

▲雄二飛彈發射車。(圖/ETtoday資料照)

我軍方對於機動岸防飛彈系統的需求並無異議,甚至還曾先後提出過陸射型LRASM(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及NSM(RGM-184A)做為替代方案討價還價。但前者因與我作戰構想準則不符、後者因涉及歐洲第三國技術輸出問題,最後軍方還是接受了魚叉飛彈系統。

而當時美方估算的軍事上有意義的需求數量,也與我方後來所公開說明的(所謂攔截率需求)相符,亦即2020年我方要求美方報價並於去年10月公告國會的數量。

是以,從事實過程來看,由於美國根本就是依據我方提出的需求數量(發射系統套數與飛彈數量)來批准軍售案的,顯然並無所謂美方「逼迫」台灣買多少的問題。

▲美軍「M109A6」帕拉丁型(Paladin)自走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如前所述,美國前後兩屆(川普、拜登)政府都高度重視並強烈支持魚叉岸防系統案,基本上視之為台灣是否在積極籌建符合機動、具存活性與足以有效嚇阻中共迅速攻佔台灣之能力的「非對稱戰力」一事上有任何誠意與決心的試金石。

過去短短兩年內,美國已同意對台灣出售可觀的高大上、價值超過107億美元,但實際上並不符合「非對稱防衛」、戰時存活率也不佳的武器裝備,包括F-16C/D Block 70 戰機、M1A2戰車與M109A6自走砲等。是以,從美方的角度來看,現在是台灣證明自己對於實際準備打仗是「玩真的」的時候了。

一次買齊的衡量

另一方面,我軍方由於魚叉岸防飛彈系統與國造的雄二機動發射型有性能與功能重疊,加上軍購案預算龐大勢必排擠其他原已排定的重大投資案,故自始至終對此案都意願有限,甚至原本希望能僅先採購一部分(也就是為什麼第一階段發價書只涵蓋了32套系統與部分飛彈),而其餘部分則視日後預算狀況再決定是否、何時執行。基本上是寄望以拖待變。

然如前所述,美方對此案十分堅持,即便一向對台灣最為友善支持的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Kurt Campbell)都在5月底與我國安高層視訊會談時指明魚叉岸防飛彈案務須盡速優先執行。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Kurt Campbell。(圖/The Asia Group)

蔡政府在理解美方的立場並權衡整體勢態後,決意藉優先落實「非對稱戰力」,來向美國證明我們對構建足以嚇阻中共實際犯台之自我防衛能力的認真。

而對美方的強力訴求「有所交代」,也會有助於台灣後續向美國爭取其他(較不符合美方所認知的「非對稱作戰」)軍備之自由裕度,包括在軍事效力、成本效益與政治敏感性等爭議性仍大的遠程打擊能力暨或支持此類能力所需之近第五代C4ISTAR(指揮、管制、通訊、資訊、情報、監控、目獲、偵查)能力。

軍方於是決定在6月中旬簽訂第一階段(32套發射系統與相關基數飛彈)的發價書後,隨即又同意於8月底修訂第二階段發價書,將全案100套系統與400枚飛彈一次買齊。

正確視野

美國近年來雖然因與中共的戰略競爭日益升溫,而對台灣不斷表示友善與支持。然而,對於中共對台海的嚴峻軍事威脅,華府卻對台灣本身所表現出仍舊毫無迫切危機感的常態而深感憂心。

尤其近一年來,筆者所參加的與台海安全議題相關的多次研討會,包括現任與前任重要美方官員的閉門討論,都再再明顯感受到美方對台灣的期望與不耐。

許多包括高度友我的重量級美方人士最關心的三點為: 全民作戰抗敵意志不明、國防預算偏低、賡續忽視美方對構建非對稱防衛的一再呼籲。

▲魚叉飛彈發射。(圖/US Navy)

是以,政府必須重視美方關切的重點,並表現出願意做出包括政治上可能很痛苦的政策決定,才有可能說服美國我們台灣不是阿富汗或南越,並證明台灣是美國值得也必須也力挺、甚至應該以強力方式(如:軍事手段)保護維持的盟友。

這樣,在此美中台戰略博弈的關鍵時刻,我們才有可能向美國爭取到我們真正希望得到的戰略合作與加持(這裡指的絕不僅是一般直接會想到的武器軍購這個相對低檔次的協助或承諾)。

而蔡政府此次在魚叉岸防飛彈案以及間接配套補強國防支出的2,000餘億元特別軍事投資預算所祭出的痛苦決定和魄力,顯然就是針對此所做出的表率。我們當以正確的視野看待。

熱門點閱》

► 顏慕庸/疫苗追著疫情跑 台灣「閥值組合策略」如何擋下Delta

► 黃崇哲/應付通膨這個「舊症頭」要找新藥方

► 單厚之/國民黨連內鬥都外行

► 黃竣民/別讓訓練成為「艾布蘭」軟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梅復興專欄

梅復興專欄 梅復興

台北出生,旅居美國。長期鑽研國防,嫻熟美臺安全關係。曾創辦並主編《 臺海軍情》電子期刊,現為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