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腎臟移植重點講解 醫師圖解說明

▲腎臟移植。(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我們的腎臟主要負責維持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並排除一些代謝廢物。當腎臟功能衰竭,患者就必須仰賴定期洗腎來維生。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健保支出最多是疾病是「慢性腎臟疾病」,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接受洗腎治療的患者超過9.2萬人。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儒教授指出,腎臟移植能幫助患者脫離洗腎的羈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也有助於降低醫療支出。台灣的腎臟移植技術已相當成熟,接受腎臟移植五年後,患者存活率高達93%,而且有超過85%的移植腎臟仍然具有功能。隨著免疫抑制劑的進步,有超過半數的移植腎可以存活15至20年以上。

哪些患者需進行腎臟移植評估?

吳明儒教授表示,糖尿病是造成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超標的血糖會持續對腎臟造成傷害,進展到腎臟衰竭而需要洗腎的患者中約四成是因為糖尿病。另外還有許多原因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例如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反覆腎臟感染、泌尿道阻塞、心臟衰竭、具有腎毒性的藥物、重金屬中毒等。

腎臟衰竭常見原因

當腎臟功能惡化到一定程度時,醫師便會建議患者開始為接下來的透析治療做準備,若要接受血液透析,就要建立動靜脈瘻管,若要接受腹膜透析,就要將腹膜透析導管植入腹腔。

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考慮接受腎臟移植的評估,經過一系列完整的檢查,諸如人類白血球抗原測定(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群組反應性抗體測定(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感染篩檢、心肺功能、手術風險等,便能夠登錄至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列入等待名單。

如果狀況許可,早一點進行腎臟移植對患者愈有利,很多國家不鼓勵洗腎後再移植,他們希望可以在末期腎臟病第五期時就開始評估進行腎臟移植的可能性。這些患者預計會在一、兩年內開始洗腎,若能在洗腎前接受腎臟移植,對患者存活率有幫助。

腎臟移植如何進行?

吳明儒教授解釋,腎臟移植的器官來源有大愛捐贈和活體捐贈,大愛捐贈的腎臟數量很有限,每年僅有兩百餘人能獲得配對相符的腎臟。活體捐贈的腎臟能幫助縮短漫長的等待時間。

我們體內有兩顆腎臟,正常狀況下,一顆腎臟就能滿足生理所需,因此有機會進行活體移植。目前的規定必須是患者五等血親以內的親屬或結婚兩年以上的配偶,在經過詳細檢查,評估健康狀態、手術麻醉風險後,可以擔任活體捐腎者。

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外來的組織、器官,所以腎臟移植前都必須進行組織配對,以降低排斥反應發生的機會。

目前外科醫師大多會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來取下一顆腎臟,術後疼痛較少、恢復期也比較短。根據研究,活體捐腎者的長期存活率與同年齡層的族群相當,日後罹患末期腎臟病的機會也和一般人相當。隨著手術技術的成熟,活體捐腎者大概能在一個禮拜出院,死亡率約千分之一。

吳明儒教授說,我們很希望民眾能對活體腎臟移植有更多的了解,讓更多洗腎患者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

腎臟移植如何進行

除非有特殊考量,否則在進行移植手術時,通常不會去切除原本失去功能的腎臟。外科醫師會在受贈者的右下腹或左下腹打開一道傷口,小心分離出外髂動脈(external iliac artery)、外髂靜脈(external iliac vein),然後將腎動脈與外髂動脈做吻合,腎靜脈與外髂靜脈做吻合。完成腎動脈、腎靜脈的吻合後,便能將血流導入新腎臟,讓新腎臟漸漸恢復作用。腎臟移植手術時間大約需要四至六個小時,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大概會在兩個禮拜出院,出院前的腎功能幾乎能回到醫師可接受的範圍,約莫一個月後能達到穩定的腎功能。

臺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移植團隊整合照護經驗豐富,成員包括內科醫師、外科醫師、藥師、營養師、協調師、社工師等,提供給患者全方位完善的照顧。

腎臟移植術後日常保養

吳明儒教授提醒,接受腎臟移植後,最重要的是規則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減少排斥反應的機會,延長新器官的存活時間。

有些患者在經過幾年狀況都很穩定後,就漸漸沒有規則服藥,而開始出現排斥反應。一旦發生過排斥,身體的免疫系統被激活,往後就容易發作。吳明儒教授強調,規則服用免疫抑制劑非常重要。尤其台灣有不少人屬於快速代謝的基因型,只要忘記吃藥,免疫抑制劑的濃度就可能偏低,而出現問題。

因為服用免疫抑制劑,患者較容易受到各種病毒、細菌、黴菌的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念珠菌(Candida)、肺結核等,尤其是移植術後前半年的感染風險較高,要留意發燒、咳嗽、腹瀉、頻尿等感染徵兆。請盡量避開人潮,減少感染的機會,飲食衛生也要特別留意。

腎臟移植術後日常保養

移植腎臟得來不易,務必好好愛惜,切勿服用不明藥物。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一定要好好控制,以免新腎臟又遭到這些慢性病的破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均衡營養皆有助於維持體能與整體的健康狀況。

患者必需定期回診追蹤,若發現移植腎有腫痛感、尿量突然減少、水腫、血尿、發燒、倦怠、焦慮不安等狀況,請立刻回醫院檢查和治療!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腎臟移植怎麼做?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奇異果冷知識大集合!每粒1600顆籽、「600年果藤」至今還能生產

奇異果冷知識大集合!每粒1600顆籽、「600年果藤」至今還能生產

許多人認定奇異果來自於紐西蘭,不過最早的果藤其實位於韓國,至今已600年,依然能產出果實。此外,一顆奇異果擁有約1600顆籽,提供Omega-3脂肪酸,還能促進腸臟蠕動。《ETtoday新聞雲》整理你不知道的奇異果冷知識,了解這被稱為「營養小金礦」的秘密。

2024年06月02日 22:22

25%台人都有!代謝警訊「5指標中3」 糖尿病機率增6倍

25%台人都有!代謝警訊「5指標中3」 糖尿病機率增6倍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常見健康問題,常伴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症狀,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初日診所-許芷瑜醫師將在本文中,為我們詳細解釋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風險因子及預防措施。

2024年06月02日 21:41

嫩妹獻初夜!男隔天秒認「我太渣了」 自責1年:該得到報應

嫩妹獻初夜!男隔天秒認「我太渣了」 自責1年:該得到報應

我喜歡幫有「自我意識」的個案上課,我拿手的就是和他們一起「對抗黑暗與自我否定」與詮釋意義,在和他們相處的時光中,我總能感覺到他們的進步及對自我的肯定,如果可以陪伴他們一段旅程,藉著處理眼前的性問題來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了。

2024年06月02日 20:18

水腫「不一定是吃太鹹」! 醫揭4原因:水喝太少了

水腫「不一定是吃太鹹」! 醫揭4原因:水喝太少了

小腿總是腫脹不適?首先需要先排除病理性水腫,如果水腫集中在單腳、伴隨頭暈、易喘、血壓升高、體重明顯下降、小便有泡沫,即有可能是因疾病導致,建議進一步就醫釐清狀況!

2024年06月02日 19:06

腎臟「最怕5件事」! 愛喝含糖手搖飲小心了

腎臟「最怕5件事」! 愛喝含糖手搖飲小心了

許多人的日常飲食可能傷害身體而不自知,醫師提醒,像是許多人會詢問「腎臟要如何保養?」留意5個重點,包括「怕缺水」、「怕多鹽」、「怕多糖」、「怕紅肉」、「怕加工食品」、「怕消炎止痛藥」。因此,控制好三高、健康飲食、多喝水、避免來路不明藥物是相當重要的。

2024年06月02日 16:26

牙齒2地方要靠「牙線」清潔!醫曝「2大原因」使用率低

牙齒2地方要靠「牙線」清潔!醫曝「2大原因」使用率低

除了正確使用牙刷刷牙之外,「牙線」在口腔保健中也相當重要!臺大醫院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張添皓指出,根據臨床觀察,「不了解牙線功能」和「不知如何培養使用牙線的習慣」是普遍民眾不用牙線的2大原因。

2024年06月02日 15:13

精神科居家治療「資源集中六都」 學者:長照過於依賴傳統醫療模式

精神科居家治療「資源集中六都」 學者:長照過於依賴傳統醫療模式

台灣將在2025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也會讓長者衰弱和失能風險增加;但除了身體失能,心理也是亟需關注的一環。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周桂如提到台灣照護體系中,全國有500多家的精神醫療機構,真正做到居家治療比率不到20%,除了資源不足,分配也極為不均,大多都集中在六都。更呼籲,未來精神健康預算上,挹注更多資源到社區端。

2024年06月02日 13:48

孫安佐開直播砲轟孫鵬!精神醫建議「先做1件事」:他需要幫助

孫安佐開直播砲轟孫鵬!精神醫建議「先做1件事」:他需要幫助

孫安佐在泰國吸食大麻,出現脫序行為,返台後開直播嗆父母、自揭被下蠱一事,引發重大關注。對此,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如果是在返台後,已經很難接觸到大麻,仍有相關脫序狀況,就要擔心可能是心神上有一些不穩定現象,「他可能是需要幫助的人」,建議要有醫療介入,但並不是強制就醫,父母或親友應先「聽他好好說」,先讓他產生信賴感。

2024年06月02日 11:54

孫安佐自爆有PTSD!精神醫曝「疾病真相」:這類人易物質成癮

孫安佐自爆有PTSD!精神醫曝「疾病真相」:這類人易物質成癮

星二代孫安佐在泰國吸大麻、疑似被下蠱等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今早他受訪時除了揭露自己在泰國險被弄死,也提到自己有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希望外界別再逼他。對此,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有PTSD的人,確實也比較容易染上毒品等不良物質。

2024年06月02日 10:59

孫安佐怒揭「下蠱險被弄死」 精神科醫曝「吸大麻」害幻覺真相

孫安佐怒揭「下蠱險被弄死」 精神科醫曝「吸大麻」害幻覺真相

藝人孫鵬和狄鶯的兒子孫安佐近日被爆出在泰國吸食大麻後,發生脫序行為,但狄鶯卻爆料孫安佐是遭人下蠱,整起事件引起相當大的關注。對此,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大麻是一種幻覺劑,成分會讓人出現「幻覺、妄想、怪異行為和情緒不穩定」,就是因為吸食後,改變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

2024年06月02日 10:3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