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恐引失智症! 國衛院發現「預知生物標記」

▲中風後常見的迷思。(圖/pixabay)

▲研究發現,中風患者可能會得到中風後失智症。(圖/pixabay)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中風患者如果存活下來,26週內會逐漸恢復功能,然而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伴隨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有約30%的機會得到中風後失智症。國衛院今也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未來或可用來預測失智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研究員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陳怡君醫師合作,分析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認知功能狀況及相關生理變化,研究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病患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的濃度,較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患或健康者顯著的增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玉麗說明,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由於缺血性損傷會誘發神經元產生過氧化物酶體生物源,中風後血液中DAO的表現量可能因此增加,DAO會催化D型絲胺酸產生有毒代謝物,導致氧化壓力反應,干擾細胞的恢復。

其次,D型絲胺酸代謝物會調節神經元突觸中甲基天門冬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的受體反應,影響神經元存活與突觸可塑性,並於過程中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氫導致神經退化。

國衛院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左起)林口長庚失智症科陳怡君主任、國衛院劉玉麗研究員、梁賡義院長。

此次研究分析20名PSD患者、53名中風後無失智症患者(post-stroke without dementia, PSNoD),以及71名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對照者(normal controls, NC),發現周邊血液中DAO濃度的升高與慢性中風患者的失智狀態有關。

但仍需要與更多不同種族患者的資料交叉比對分析,如果能持續驗證末梢血漿DAO濃度可做為預測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代表性生物標記,就能更進一步的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並且發展調控DAO相關的治療標記藥物開發。

研究也發現,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

該研究也許可視為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未來或可用來預測失智風險,進一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0月刊登於國際神經學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關鍵字: 中風 國衛院 失智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