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選後如何拼經濟,是項艱鉅挑戰!

2018年11月26日 13:29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歷經一番激烈的選戰及辛苦的投開票過程,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令人驚奇的是,上一次(2014年)選舉讓「藍天變綠地」,而這次卻是「綠地變藍天」。而這種快速的政黨輪替,主要關鍵就誠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在1992年與老布希(George H. W. Bush)對決時所言,「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問題在經濟」。因為人民期盼安居樂業、幸福的生活;而過去的執政團隊讓人民大失所望。這次刮起「韓流」旋風,追根究底,就是源於經濟問題。

眾所周知,台灣長期投資不振、消費及外貿成長有限、以致經濟成長每況愈下、薪資成長幾乎停滯;再者,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擴大、城鄉發展失衡、人才流失嚴重等等問題難解。如今,又面臨兩岸關係僵固,美中貿易戰及明後年全球經濟可能衰退的疑慮;選後如何拼經濟對當選者而言,絕對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茲列舉犖犖大者三項如下:

一、薪資成長緩慢,影響消費支出及經濟成長

表1所列為台灣地區近十年(2008-2017)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平均月薪資及平均月消費支出及成長率變動。由表可看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年成長緩慢,其中在2009、2010及2016年還出現負成長,去年僅0.76%;而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月薪資十年來僅成長12.67%,平均每年成長率為1.267%;製造業平均月薪資成長幅度則成長率12.84%,平均每年成長率為1.284%;換言之,平均薪資成長幅度低於物價上漲率;若考量物價因素,實質薪資所得幾乎是零成長。薪資沒有顯著成長,如何提振消費?

若以表1中的平均每人民間消費支出扣除物價上漲率,則消費成長率相當低。又消費不振自然影響生產及經濟成長及薪資。所以,未來各縣市百里侯執政若無法顯著地讓民眾收入增加,奢言促進消費及帶動經濟發展。

▲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年成長緩慢,其中在2009、2010及2016年還出現負成長;註:作者根據主計處資料整理,1、平均每人GNP按當期物價計算(單位:美元);2、平均每人民間消費支出及平均月薪資按當期物價計算(單位:台幣)。(圖/作者李沃牆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二、地方債務難解

負債對個人或公司而言,可當作一種財務槓桿操作;但對地方政府而言則不能相當並論。誠如此次某候選人舉台積電負債跟地方債務比較確實不妥。坦然言,若地方政府舉債太高,財政收入能力不足以因應支出及償還債務,將是相當危險。國外就發生地方政府破產案例,台灣則出現地方政府無法支付公務員薪資窘態。如表2所列,目前在全國所有縣市中,以高雄市的負債最高;其一般債務總額為2495.39億台幣,平均每位市民要負擔9萬元債務,居全國之冠。倘加上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302.01億,則總債務高達2797.4億台幣。甫當選的韓國瑜市長如何在短期間內整頓債務,著實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各縣市中.高雄市負債最多;註:1、作者根據主計處2018年10月所發布各縣市最新「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及短期債務未償餘額總額」(單位:億元台幣)(不包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資料整理;2、每人債務(平均每人負擔)為債務總額除以人口數(單位:萬台幣)。(圖/作者李沃牆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三、兩岸關係如何破冰?

沒錯,「貨要賣得出去,賺大錢」,直接的聯想就是兩岸關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極高,近幾年對大陸(含香港地區)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比重達四成。尤有進者,中南部的中小企業對大陸出口的倚賴甚深;但當前綠色執政下,兩岸關係僵固難以破冰,服貿協議仍然卡關、貨貿談判中斷,不僅影響貨物賣出去,更對觀光業造成極大衝擊。未來各縣市如何要突圍,一方面必須與陸方進行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廣拓全球市場,分散風險;但談何容易?

翻盤不代表未來能翻轉經濟,任內如何招商引資、活絡觀光、產業轉型及創造商機,提高就業率(特別是青年就業)及薪資水準;進而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兌現選舉支票;除了與國家的整體發展方針契合及中央關愛的眼神外,就看百里侯的智慧、能力及執行力了。總之,四年內做不好,仍會被翻盤。

熱門文章》
►「賭濫票」反彈──「韓流」五大致勝關鍵
►韓國瑜給高雄的啓示錄
►國民黨新五顆太陽 民進黨新黨主席

►2018大選揭曉/點我看【全系列觀點文章】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責任編輯:蔡易軒)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