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檔期並非是百貨公司一年中銷售的旺季,然百貨公司不見消費人潮,難不成是景氣變差了?
今年的母親節檔期路過百貨公司,五月不到,檔期依過去習慣早已提前開打,然直到五月,真感受不到消費的熱潮。
實際上,母親節檔期並非是百貨公司一年中銷售的旺季,然百貨公司不見消費人潮,難不成是景氣變差了?抑或是消費者對每個月都是銷售檔期的銷售手法疲乏了呢?
依據經濟部統計處發佈的「107年4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綜合商品零售業之百貨公司因逢母親節檔期提早促銷,年增2‧3%,如果扣掉當月物價年增率2%,實質成長率只有0‧3%,勉強保有正成長率。
▲百貨公司營業額(圖/經濟部統計處)
但消費末端呢?雖然政府扭曲的釋出名目薪資成長的大好數據,但實質薪資成長率仍是年年倒退的。看看滿街的夾娃娃機店,新聞媒體的嗅覺卻敏感的指出這是一股「末端經濟」,一種「低成本、低消費」的商業趨勢,似乎意有所指,集體的「小確幸經濟」的烏雲,正籠罩在臺灣的上空。
薪資不成長,物價直直漲,臺灣的消費趨勢正往「小確幸經濟」前進。以百貨公司而言,促銷愈下愈重手,營業額成長率卻愈來愈不顯著,但獨獨口紅的銷量卻逆勢上升,難不成「口紅效應」已經悄悄在臺灣出現?
「口紅效應」其實是一種不精確的統計,指的是當經濟不景氣之時,消費者仍有消費慾望,只好轉往購買廉價商品,而口紅又是一種女性消費者妝點外貌的必要商品,毋須大筆消費即可滿足需求。如此一來,口紅的消費量在不景氣的時候就會爆增!
舉例來說,2016年新光三越的週年慶預購,光是四天就賣出了3‧1萬支的口紅,同年的12月,「同溫層數據」在12月14日到12月20日一週內,觀測不同用途的美妝品,以及各年齡層女性喜愛的品項,獨獨「唇膏」討論人數高達17500人,而次之的「護唇膏」才2000討論人數,比例達8‧75倍之高!
口紅的熱賣當真與經濟景氣有關連嗎?臺灣在2016年的GDP成長率是1‧41%,雖有感覺,但兩者看不出關連。然臺灣並沒有實際上的口紅銷售數據,由於口紅大部分都是進口商品,從財政部關務署的資料庫歷年的口紅(CCC Code是33041000)進口值與GDP成長率兩相對照,或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口紅進口統計與GDP成長率對照圖,左:新臺幣千,右:%。(圖/經濟部統計處)
數據會說話,2016年與2017年的口紅進口數量遠勝於過去數年,直觀看,經濟成長率愈高,口紅的進口量愈低,如果把這兩組數字求其統計上的相關性,得到的相關係數是-0‧16,兩組數據的確是「負相關」,雖然係數未很顯著,但也正如「口紅效應」所傳達出的訊息,經濟成長與口紅銷量可能真是背離的。
「口紅效應」所代表的「小確幸經濟」,難不成已經降臨臺灣?
好文推薦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