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說邊境把關「超嚴格」 食安專家卻點出2處不足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圖/記者嚴云岑攝)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專題報導

為了杜絕違規食飲流入市面,食藥署近年來在邊境設下重重關卡,除了提升人力外,還制定了抽驗機制,只要一次違規,就會提高抽驗標準,最高可以提升到100%逐批查驗,雖然食藥署以此為傲,但食安專家、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卻點出2點不足,提醒政府應該要「主動出擊」,而不是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去查。

顏宗海表示,台灣有些規定較國際間嚴謹,這對國人是好事,但去年玉井芒果銷往中國大陸遭退運,一查發現農藥標準比台灣嚴格10倍,希望台灣的標準也能像大陸一樣嚴格,才能兼顧國人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藍綠政府為了是否開放進口萊克多巴胺美豬與日本核災五縣市食品吵翻天,綠營上任後礙於日本壓力與國際間紛紛解禁,幾乎每半年就傳出開放核災食品風聲,2017年底更在公佈核災食品對健康評估時,建議以「輻射高風險食品」取代「地區限制」,被視為開放前兆。

食藥署基隆港邊境查驗。(圖/記者嚴云岑攝)

▲顏宗海說,邊境查驗應該依國際情勢「主動出擊」。(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對此,顏宗海表示,上述食品要不要開放,應有更嚴格的風險評估與把關機制,最忌諱因為外貿壓力強行開放,「食安政策就是食安啊,怎麼能與經貿做連結呢?」

最後,顏宗海也提到邊境查驗的2大不足處,一為「只按規定走」,二為「不會主動旁敲側擊」。舉去年延燒數月的芬普尼蛋為例,顏宗海認為事件在歐洲爆發時,邊境就應該針對進口蛋品的檢驗項目做機動性調整,加入過去不曾對禽畜類產品做的農藥檢驗。

去年台灣出口的米被香港驗出重金屬「砷」,也反映出檢驗的不足之處。顏宗海說,台灣針對大米只會檢驗查鉛、鎘、銅,卻不會主動去驗砷,希望未來能加入檢驗範圍,才能讓國人吃得更安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