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滿6小時腦早衰7年! 醫師親授「好眠秘訣」不用吃藥

汪國麟醫師的健談室

汪國麟醫師的健談室 汪國麟醫師

現任南投東華醫院醫療副院長,復健治療科專責醫師,體適能、體重控制與營養醫學門診負責人。接受正統醫學訓練,但卻不以此自限;善用醫療診斷技術,但常跳脫框架思考;極力推廣微營養素於治療疾病與保健養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明明很累很想睡,在床上翻來覆卻始終睡不著?現代人的文明病「失眠」困擾著國人,然而失眠的原因為何?其所帶來的影響有哪些?有什麼方法能夠帶領大家一同擺脫睡不好的困擾呢?21日《史瑪特過生活》邀請東華醫院副院長汪國麟醫師為大家一一分析,教你「如何睡好覺」。

失眠原因百百種,汪醫師在節目中提到,可分為「原發性失眠」與「次發性失眠」,一般前者原因不明,睡眠機制被破壞,必須借助專業輔助才能改善;而次發性失眠則包括壓力、精神疾病、藥物或是疾病皆有可能導致失眠,像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甲狀腺亢進、中老年人疾病、高血壓、血糖太低也會影響睡眠。

睡不飽不僅讓隔天精神狀態差,工作效率受影響,健康亮紅燈的同時體重也回不去了。汪醫師提到,睡不飽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作用,提升血糖、血壓與心跳、儲存脂肪,因此不用吃很多東西就會變胖;此外,皮質醇也是促使大腦老化重要的荷爾蒙。他根據西方研究指出「每天睡不滿6小時或是睡超過9小時,大腦會早衰7年。」睡不飽或睡太久所帶來的壞處相同,可能造成代謝問題、心血管疾病及免疫力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親授「好眠秘訣」不用吃藥!(圖/翻攝自《史瑪特過生活》)

汪醫師解釋,大腦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是生理時鐘的所在地。視交叉上核會整合外界的訊息(包括光線),讓身體各種生理現象產生週期性的變化。當進入夜晚、光線不足的時候,視交叉上核會刺激松果體,促使其分泌褪黑激素。這是一種助眠的賀爾蒙,會讓人產生疲乏感與睡意。反之,光線則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約於晚上6點後分泌量開始增加,而於11點到2點時達到高峰,因此在這段時間內上床睡覺,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睡得好又睡飽,汪醫師分享可按照「 睡眠週期90分鐘」的準則, 例如早上6點起床,依照90分鐘向前推→3點、12點、10點半,不僅睡眠周期剛剛好,又得滿足7~8小時的睡眠時間,早上起床才能精神百倍。

許多人睡不著會靠著酒精助眠,或是吃安眠藥入睡,汪醫師警告:「睡眠週期會被酒精干擾,就算喝醉睡眠也是不安穩的。尤其睡覺時肝臟正要幹活排毒,喝酒使肝臟負擔更大,還可能造成嚴重脂肪肝。」至於安眠藥,他則說屬於次發性失眠的人不能靠藥物解決,且安眠藥有耐受性與戒斷,不但劑量越吃越重,還可能有一不吃就睡不著得情況。

醫師親授「好眠秘訣」不用吃藥!(圖/翻攝自《史瑪特過生活》)

汪醫師建議,想要睡好覺,最好將燈光調暗,想開夜燈盡量放置在接近地面處;寢具可選承載功能較好的乳膠枕。此外,睡姿避免身體壓力較重的「側睡」,其還可能因折到手而使血液循環變差,睡久容易有五十肩或肌腱受損。平時可多補充具有放鬆肌肉、鎮定神經作用的鈣與鎂,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想要一覺好眠到天亮再也不是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