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主/關於寒害,請聽聽在地漁民的聲音!

▲強寒後布袋養殖魚凍死9成,又遇盤商砍價漁民損失70萬。(圖/黃姓漁民提供,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使用,下同)

文/王弼主

29日一篇魚販撰寫的文章在短時間內吸引千人按讚轉發,我請教身邊從事養殖業的親友後整理出本文澄清,可惜該文已在我文章寫完後就刪除了。裡面除了強調自己販售的虱目魚絕對新鮮外,順便炮一下漁民其實損失沒有很慘重,現在哀得很大聲只為能拿到補助,他的說法是虱目魚分為淺坪養殖及深水養殖,淺坪養殖都已在夏末採收完畢,深水養殖者因水深能保溫,根本不會造成魚體死亡,而現在多與文蛤混養的虱目魚,在漁民眼中只是工作魚,損失了沒什麼,而後續因為缺貨絕對會造成魚的價格飆漲,但不是因為魚大量死亡,而是因為缺少魚苗,說的好像魚民可趁這波寒害大撈一筆。

這樣虛實參半的文章,立刻就取信大量網民,引起關注。雖然該文已刪除,但我還是要發這篇文章,澄清一些事情。

以七股地區而言,目前確實少有養殖戶採用淺坪專養虱目魚,而是以深2~3公尺的魚塭養殖,或與文蛤混養為主(此類型養殖佔七成以上)。較深的魚塭不受季節影響,全年可採收;而採用淺坪與文蛤混養的養殖戶並不一定能在夏天以前將所有虱目魚採收完,有時是因為排不上大盤商的採收期程,有時是價格不好,漁民只好選擇將魚趕到度冬池,等待來年。

尤其現在大陸外銷市場停滯,導致留在池裡的虱目魚相當多。而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養殖的虱目魚,遇上這次的寒流都無一倖免,連三日的低溫加上降雨,連石斑魚都損失慘重。

此外,不管文蛤或虱目魚,都是漁民一整年的心血,魚苗、飼料都是成本(在文蛤池裡的虱目魚雖然有藻類可吃,但仍然要投料,魚才會肥美好吃),依照以往慣例,一公頃頂多補助兩萬,僅是讓漁民還有資金能投入來年的養殖,不至於血本無歸。當然這其中最不受影響的,就是掌握價格的大盤商了,之後價格飆漲獲利的絕不會是養殖戶,而是從中賺取價差的大盤商。該文作者的資訊來源別人不問,要問最「沒事」的大盤商,合理嗎?

至於該文提到死魚不能吃,其實虱目魚只要離水沒多久就會死,所以市面上賣的魚都是死魚,只是死的久不久的差別,魚鰓鮮紅色、鱗片有光澤,按下去有彈性都是檢驗是否有新鮮的方法,以本地的情形來說,漁民在前兩天魚凍傷瀕死的時候就冒著跟冰箱一樣的低溫搶收,裡面細菌數量到底高的什麼程度,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我也不敢跟該作者一樣隨便拍胸掛保證,希望有相關的專家能出面幫忙檢驗一下。

我只知道這樣的魚到三股廟口拋售,還是許多人購買(據說現在三股人的冰箱冷凍庫都已經塞滿虱目魚了),也許是海口人的消化系統跟「土虱」一樣強壯吧!至於有人會質疑漁民同時搶收又同時申報補助豈不是兩面獲利?都說是「拋售」了,價格當然是連一半都不到,此外除了搶撈的魚,有更多是沉在池底、這幾天才浮上的屍體,這些都不可能再售出,頂多當肥料使用了。

這幾日三股的漁民都仍在打撈魚屍體,避免汙染魚塭水質,其中養殖龍膽石斑的養殖戶還無法放下心中大石,因為魚屍體要過一週才會浮上來,損失仍無法估算,所有的農漁民都是靠天吃飯,一次的天災,損失的是一整年甚至是兩~三年的心血,若是魚能順利長大以正常的價格賣出,誰願意申請補助呢?

現在的鍵盤專家實在太多,沒有一個人能真的代表整個產業,本篇文章也僅是匯集幾個三股漁民的情況,不代表台灣全部的養殖業,希望大家在瘋狂轉貼一篇文章之前能再思考一下其真實性。倒是該文最後兩段頗為中肯,這次的寒害考驗政府的作為,希望政府能制定更符合現況的制度,加強寒害發生後相關單位的應變能力。

補充說明:許多網友質疑為何漁民早知有寒害卻不做任何防範措施,事實是現在可查到的方法如鍋爐加溫、蓋帆布等,都不適用於大面積的魚塭,就算有設備想必也是漁民負擔不起,另外其耗電程度大概也不符合經濟效益,七股地區皆以海水養殖,無法抽取地下水保溫,我們能做的只有將水放滿,讓池底的溫度較能保持,加強打水增加魚塭的含氧量,只是遇上這次的超級寒流,也是沒轍。

●作者王弼主,家中長輩均在七股從事養殖業,本文已獲網友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