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混油詐欺 3000項GMP產品 竟靠一人把關

文/林倖妃、謝明玲、鄧凱元 圖片/天下雜誌

「忽悠」全台七年,獲利超過十八億五千萬元,大統一手導演的食品史上最大騙局,反而揭露台灣千瘡百孔的食品管理制度真相。未來應如何改善?

一個大老闆、兩個調油師,藉著一本只有三個人知道的祕方,「忽悠」全台灣長達七年,獲利超過十八億五千萬元。

位於彰化的大統長基公司,一手導演這場食品史上最大騙局,以低價棉籽油、大豆油,混充高價橄欖油。手法類似的富味鄉公司,也隨之現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犯罪的詐欺

「這根本是經濟犯罪的詐欺行為,」屏東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景川,去年進行「調合油混摻檢測方法」研究,發現大統長基標榜「一○○%特級橄欖油」,卻驗不出橄欖油成分。

長年的騙局,讓食品管理制度洩了底,也拖垮笑臉迎人,比著OK手勢的食品GMP標章。因為大統長基公司所生產一三四項油品中,十七項擁有GMP認證的產品,標示比例也出包。這意味著,國家掛保證的優良廠商,可能包藏「黑心」。

為什麼食品管理處處失守?從大統長基以小窺大,未來可以針對哪些缺憾改善?

台灣從一九八九年根據美、日等國際規範,推廣食品GMP(優良製造標準)認證制度,這是一種注重食品製造過程中,產品品質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如今,全國從飲料、油脂、醬油到冷凍食品、水產加工品等,已有四百六十餘家廠商,涵蓋二十七項食品業別所生產的三千多項產品,取得認證標章。

「這件事的發生,代表制度還需要再改進,」第一家取得GMP認證廠商的泰山企業,董事長詹岳霖面對媒體詢問時感嘆。

具有二十四年歷史的微笑標誌,所代表的「安全、衛生、品質、純正與誠實」,為何在一夕之間全被顛覆,再也無法讓消費者有「安心感」?

一、GMP認證 一人獨當

事實上,GMP雖然是「自主性管理制度」,認證作業卻是由經濟部工業局一手主導,找產、官、學界共同組成推動委員會。由業界組成的食品GMP發展協會,負責推廣。

食品業一年產值上看五千五百 億元,加入食品GMP發展協會的四百餘家廠商,就有超過三千億元的實力。但攸關超過食品業六成產值的GMP認證,卻只由一人一肩扛起。

工業局內主政的民生化工組科長李佳峰說明,科內雖然有六人,但GMP只是產業推廣業務的一小環,檢驗和追蹤等部份都必須委外,包括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等。

一人承攬所有行政業務,包括業者送件申請認證,先經過書面審核,再召集相關部會進行現場評核,包括標準檢驗局、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農委會和當地衛生局等相關單位,並針對產品採樣,經過檢驗審核後才過關。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34期】

延伸閱讀:

「毒澱粉」與洗腎無關!必學4招吃得安心

挖掘「安全食品」大商機

「表面風光,內心滄桑」台灣服務業,靠品牌力突圍

找台灣合作,全為了偷學技術!中國科技廠大反擊

台大、榮總 力挽住院醫師荒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