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時光隧道」可住12人 天津大學生紙板設計奪冠

本報訊

把房子建成海螺的形狀?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大一的學生在6月初舉行的紙板建築設計建造競賽上,拋棄了傳統建築堆砌式的建構方法,用14片扭轉的瓦楞紙造出了一座猶如「時光隧道」的房子,並因此獲得了這次比賽的一等獎。

靈感來自海螺

用60張瓦楞紙、麻繩、塑膠布、螺釘等規定材料,在8小時內搭建一座可供至少12人居住、結構穩定的臨時性紙質建築,這項競賽比拼的不僅是學生們的專業能力,更強調「創意無限量」。

「隧道的概念是在構思設計方案之初就確定的。」隊員李文爽說,這項比賽不但要求作品結構穩定,能滿足站、坐、臥等需求,更注重對作品整體效果和所運用建築結構的考量。因此,突破傳統的建築結構,創新地設計出 一種非常規結構,是隊員們尋找設計主題的出發點。「時光隧道恰恰寓意著未知、新奇、探索、創新,用它來作為我們作品的標籤再合適不過了。」

圍繞這個主題,隊員們先後提交了二十多個採用不同結構特性的備選方案。在綜合考慮了穩定性、空間容納性、造型美觀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後,他們從海螺的螺旋生長結構中得到了啟發,將14片大小不一的拱形紙板,稍作扭轉形成拱肋,依次豎插進三角形紙筒組成的地基中,拱肋的外部側面用形似「魚鱗」的小片外掛程式連接,以增強整個建築的穩定性。

「我們的作品從外面看上去,遍身鱗片,就像一條穿梭時光隧道的魚兒;置身其中,又好像走進了光影變幻的神秘空間;從入口一眼看不到頭的曲折小路,就像神秘未知的生命旅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呈現在眼前的是什麼。」隊員祁山說,讓隊員們高興的是,這個螺旋結構巧妙而恰當地詮釋了「時光隧道」的主題,「建築結構和造型主題恰好配合起來,很多評委認為這是我們作品的最大優勢和創新。」

建造全程純手工

提到和其他參賽作品的最大不同時,祁山說:「不同於許多參賽隊伍用電腦測算設計、用機械化設備裁切原料,我們從設計到建造的整個過程都堅持不用電腦,而是純手工製作。」不僅每片拱肋都是隊員們邊量邊畫出來的,每片弧度都不一樣的「魚鱗」外掛程式也是大家一件件計算著做出來的,就連最終的作品說明展示圖,也是四五個隊員在牛皮紙板上一筆筆手繪出來的。

經過前期縝密的力學實驗、結構細化、方案定型等過程,比賽當天,隊員們在濛濛細雨中僅用4個多小時就將這條「時光隧道」搭建完成。「很多學校是帶著裁切好的原材料前去參加比賽的,而我們是在現場從原材料製作開始,一點點搭建起來的。」祁山說,在簡單觀摩了其他隊伍的製作過程後,他就對獲獎有了更大把握,「因為我們用心了。」(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