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少賣反而更賺 無印良品奇葩的「減法哲學」

文/胖丁呷麵

「為了增加業績,商品必須越賣越多種」不管是在網路商店還是實體商店中,這基本上就是一種趨勢。像IKEA一年平均要增加兩千多款新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各方面的新需求,讓他們越買越多,「越賣越多越賺」基本上這就是零售業的生存法則。

衣服怎樣越賣越多?顏色多!餐廳怎麼增加業績?增加菜單品項!

在台灣,我們也常看到這樣的商業哲學,便利商店店員的技能越來越多,多到許多人都戲稱店員「要會十八般武藝」。筆者在大學時期,恰巧有在便利商店工讀數年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那家店還是全台業績前幾名的分店,對於員工的要求特別高。在工讀期間,店長常要求我們把熟背員工雜誌上的特價與新品資訊,還會不定時抽考。隨著商品越來越多,每次要背熟花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那時我才意識到,服務業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當然現在的店員更辛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闆就告訴我們,商品只會越來越多,而人對於服務的要求是永無止盡的。

這也許能解釋,為何我們去各種零售商店,總是遇到許多素質餐差不齊的店員?那就是因為當「商品種類」已經大到一個無法想像的地步,除非每一家店都像我們那間店嚴格的要求,不然店員常常都是一問三不知。

在那時筆者就有一種很悲觀的體悟,在這種「品項越來越多」的環境下,這種獲利會不會有到了盡頭的一天?那犧牲的是不服務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值得服務業與零售業學習的例子,日本企業無印良品,一直以來都走簡約風格,當全世界都為了業績瘋狂增加商品數的時候,MUJI卻反其道而行,靠減少商品來獲利。有時他們認為商品定位重複、顏色太多、太雜,不符合簡單原則,就會砍掉商品,以維持店面的視覺單一性與整潔度,這種「減法哲學」的經營原則,與早期MUJI遇到的企業困境有很大的關係。

1999年,MUJI創下了133億日圓營業額的驚人成績,被稱為「無印神話」;在2001年,MUJI因為股票上市,募到不少資金,正值大幅擴張時期,以平價衣服起家的他們就槓上了Uniqlo等知名平價服飾品牌,開始大打平價戰,拓展品項數、衣服樣式來備戰,最後沒想到留下山積的庫存,落入了慘賠38億日圓的下場,公司內部人員都紛紛謠傳「MUJI快倒了」,可見當時絕望。

就在此時,新上任的社長松井忠三才剛新官上任,就放了震驚世界的一把火,他下令將100億賣不出去的衣服庫存「通通燒毀」。這決定自然引來了許多批評,不少人認為,要是便宜出售,總會有賣完的一天、也有人認為應該要拿去捐贈給需要的人,燒掉就是浪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在松井忠三就為此解釋,如果這樣苟且處理的話,就不會重視商品賣不出去的殘忍事實,唯有痛過之後,大徹大悟改革,才是正道。

在經歷了兩次燒毀庫存後,無印良品正式確立了如今的經營理念,「追求單一商品質量,品項少沒關係,不要一味的擴張版圖」。

在2008年金井政明接任後,更是直接刪除了三成的商品品項,引發公司內部強烈抗議,這就跟開頭講的一樣,品項一多,營收必然也會越來越多,刪除掉大量的商品,等於是把各部門的營收都砍掉一點,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部門業績衰退。

就連「收納袋類」這樣的MUJI明星商品,也一樣遭到被砍的命運,金井政明就為此表示,在公司的經營理念,若想要為改進的新商品留有銷售的空間,就必須減少一些沒有效率的商品品項。

也許是因為這個奇葩的經營理念,也讓各部門的人更加精進設計商品。MUJI每年都蒐集五萬則來自顧客的有效意見,去微調現有商品的設計,目的就是讓現有的商品更直接命中顧客的需求。

不靠種類多來亂槍打鳥,而是不斷雕琢打磨商品,讓顧客每次來都瞄一眼,越看越喜歡,有一天就真的買回家了。

當品項變少時,店面就可以更簡潔的安排商品擺售,提高商品的曝光度,同時也能增加上架數量,減少庫存在後台沒被消費者看見的成本;再來當單品項銷售量變高時,對於製造商叫貨的議價力又會變強,更可以進一步拉低成本。一項數據指出,無印的幾個主力產品(素面衣物、收納袋)自1999年的27%,成長到現今的54%。

商品數沒有增加,反而越來越少,但MUJI的獲利卻是越來越好,在日本市場更是持續成長,這是因為減法哲學能做得到的改進,往往是一般企業做不到的。

當全世界的零售業服務業都陷入「要越賣越多」的泥沼之中時,MUJI告訴我們,好好地打磨商品,更是一種生存之道。

當省下因品項增多而暴增的管理成本、大量的員工教育時間後,企業更能將心力聚焦於顧客服務上,解決更多細節問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店面,總讓人感覺那麼舒服;而他們的員工,總是能準時下班的原因。

【喜歡胖丁呷麵的文章嗎?歡迎來訂閱!】

▼▼▼▼快幫胖丁按個讚▼▼▼▼

參考資料:

CUP

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