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助攻!中醫大附醫創新智血檢平台 即時發現菌血症搶命

▲在中醫大附醫醫師專業判斷及智血檢的輔助下,屈女士獲得即時且妥善的治療,在一週後健康出院。(圖/記者游瓊華翻攝)

▲在中醫大附醫醫師專業判斷及智血檢的輔助下,屈女士獲得即時且妥善的治療,在一週後健康出院。(圖/記者游瓊華翻攝)

記者蔡佩旻、油瓊華/台中報導

智血檢提供菌血症的即時判斷及預測結果,對於治療起始時間與死亡率高度相關的疾病,無疑是病人莫大的福音。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全面落地使用,預計接下來將與更多醫療院所合作,幫助更多個案,提升感染症的治療處置時效與照護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九月的午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來了一名60歲屈女士因忽然發生嚴重嘔吐及畏寒就醫,自述無三高與慢性疾病、一向身體硬朗,經急診檢測當時心跳高達每分鐘158下,經心電圖分析疑似急性心肌梗塞,心肌酶檢驗高達13.91(正常值小於0.0875),顯示可能為重度急性心梗。

急診部副主任立施宏謀即啟動搶救性心導管治療,並同步將常規抽血送往「智血檢」AI平台分析血液血球,經過一分鐘檢測後,系統警示屈女士疑似罹患菌血症(高風險),需立即啟動感染症相關檢查評估、兩套血液細菌培養,並同時給予菌血症抗生素治療。

在心導管治療中,施宏謀發現,屈女士心臟血管無阻塞、完全不構成重度急性心梗。血液培養報告三天後出爐,初步顯示屈女士的血液有革蘭氏陰性桿菌,最終細菌鑑定為大腸桿菌感染。施宏謀指出,屈女士的菌血症,是尿道感染導致,但菌血刺激心臟,引發類似心肌梗塞現象非常罕見,且屈女士若未能在送醫急診當天被發現菌血,臨床經驗上以她特殊體質引發敗血症的機率將超過五成。

傳統菌血症診斷,往往需等候18到72小時才可得到血液培養報告,鑒於治療時效性,中醫大附醫團隊在周德陽院長帶領,開發人工智慧輔助工具-「智血檢」,是全球首創以AI提早偵測病人可能轉為敗血症的預警機制。相較於傳統血液細菌培養,不需額外的抽血檢驗及檢驗儀器操作。在醫師專業判斷及智血檢的輔助下,屈女士獲得即時且妥善的治療,在一週後健康出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施宏謀強調,菌血症是很常見的急性病症,根據臨床診斷,尿道感染的病人約有三成引發菌血感染,住院病人也常出現感染菌血症,如沒有及時給予處置,死亡率將大於10%;若因延遲治療導致敗血性休克,死亡率更是大於40%。

每延遲1小時抗生素治療,病人的死亡風險就會線性增加7-9%。透過人工智能模型,智血檢僅一分鐘內即能快速提早偵測「敗血症」及血液出現細菌的「菌血症」,協助臨床醫療人員提前發現菌血症高風險病人,讓病人能早期被介入抗生素治療,有效改善並幫助病患預後,能治療並避免惡化轉為敗血症。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購未到貨卻接簡訊「取件成功」他氣炸 消保官教1招自救

►台中港傳離奇死亡意外! 21歲男子幫拖板車補胎...駕駛開車輾死他

►快訊/聖誕節大禮!台中客運司機11月起加薪4千 其他業者擬跟進

►台中人小心荷包!科技執法明年增至73處 市議員籲慎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