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國產疫苗已至實用階段?

▲▼ 日前運抵台灣的AZ疫苗41萬劑,從5月28日起陸續開打,圖為30日上午,許多第一類醫護人員及台北市環保局外勤收運垃圾人員前往南港成德區民活動中心施打疫苗 。(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北市環保局人員施打AZ疫苗。(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洪昇廷(台大公衛碩士生)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從四月底華航諾特富飯店爆發後,開始肆虐臺灣,接踵而至的萬華茶室及獅子會長群聚事件,讓壓在茶壺裡的風暴瞬間爆開。歸功於雙北地區緊急設置篩檢站,讓應該存在於社區中傳播已久病毒,可以快速地被找出來,這是過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一直不願承認的社區傳播,事實證明早已發生。另外,雙北地區亦優先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止上課,使得民眾間接觸的機會先降低到最低限度。

然而,只有進入三級警戒,限制民眾活動,以及民眾更自主地加強防護措施,或許可以壓制這波來得又快又急的疫情,但是長遠而言,目前的防疫政策又可以撐多久呢?民生經濟停擺、藝文活動暫停、實體課程停止,民怨這股壓力鍋不斷加壓,終有炸鍋的一天。而根據各地方縣市首長,以及專家學者的建議,疫苗才是預防未來疫情的解方。的確針對目前的疫情,疫苗並非治標之效,而是未來治本之責,各界在呼籲中央政府盡快將我國疫苗籌備到位的同時,亦持續進行目前的防疫措施,兩者並不衝突,但是民眾看到指揮中心的回應,除了灰心之外,實在難有其他期待之心。

世界各國目前打了十幾億劑量的新冠肺炎疫苗,現有市面上有WHO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疫苗有5~6款。而緊急使用授權(EUA)是現正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獲得完全核准之前即刻提供能拯救生命的醫療產品,EUA亦不影響疫苗研發,所有疫苗仍須進行臨床I期至III期試驗,在完成III期試驗或是III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即可申請EUA。現今市面上的疫苗,包含BNT疫苗、Moderna疫苗、AZ疫苗及嬌生疫苗,皆尚未完全完成III期試驗,但是以III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通過EUA。因此說國外疫苗於「第II期試驗後緊急授權使用」這句話雖然沒有錯誤,但會讓民眾誤解國外疫苗都沒有進行第III期試驗,或是進行第III期試驗後還沒有任何結果,單憑第II期試驗結果就取得EUA。這樣的解讀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已經有第III期試驗的期中報告,證明大規模人數的初步預防效果及安全性了。

以下為較正確的描述方式:
1. 國外疫苗:「完成第II期試驗,目前正在進行第III期試驗」以及「根據第III期試驗部分結果(期中結果)獲得緊急授權」。
2. 國產疫苗:「完成第I期試驗,目前正在進行第II期試驗」。

《ETtoday民調雲》調查結果顯示,51.3%民眾願意施打國產疫苗。

回歸探究我國中央政府大力支持的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目前仍正在進行第II期的試驗,在第II期尚未解雙盲、未完成,亦沒有條件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情況之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即捨近求遠與國產疫苗廠商簽下1,000萬劑的合約,記者會上指揮官亦說「沒有說二期一定會成功,但希望會成功。」。在連疫情指揮官都不敢給予保證之下,我國政府的作為的確令人非議。

我國生技產業確實需要扶植,但是從浩鼎案的事件,讓國人對於我國之生技產業有所疑慮,且根據美國FDA的數據,新藥只有33%會過II期試驗;然後送進III期試驗的新藥中只有25-30%會通過。我國中央政府操之過急的行為,是否真的以國人的健康視為已任呢?尤其,產業的扶植,本應該在沒有需求急迫性的時期,現今正值疫情肆虐,每日染疫人數都在數百人,死亡人數約在十餘人,我們怎可將救命的工具寄託在不確定能否成功的國產疫苗上,更何況世界上已有多種實證具有效果的疫苗了。退萬步言,假設國產疫苗將來能成功開發,且按照政府自行預測七月可以開始施打,但離今天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人命的損失,難道生技產業真的值得我們用同胞的生命去換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政治的存在是解決不幸,而不是製造更多悲傷,希望政府能夠盡全力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外國可用疫苗,勿將全民的性命賭在不確定的高端疫苗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洪昇廷,台大公衛碩士生。此文為讀者投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