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龍女到女總統 從政25年的側面加起來是個全面?

我們想讓你知道…或許身處社群的分眾年代,正常就是最大的公約數,蔡英文這位知性沈穩、充滿現代性的總統,終究會融入歷史的複雜與深沉中,供後人公正評價。

▲ 520將屆,總統蔡英文17日上午出席「總統府歡送會」。(圖/總統府提供)

● 陳詩寧/科技公司首席行銷長

蔡英文總統時代即將落幕,耐人尋味的是,即將下任的蔡英文,從登上政治檯面的2000年到2024年整整25年,很少用「我」這個字來自我表述,也是被媒體和幕僚建構較少的政治人物,留給當代和未來的人許多印象空間。

中國企業家口中的深不可測女子

我對蔡英文最初的深刻感受,竟然是和一群民營中國企業家一起討論她。

2005年至2012的期間,有一群中國企業家經常往返兩岸旅遊參觀,尤其對台灣選舉有興趣,我受朋友之託接待他們。2010年縣市長大選,蔡英文對戰朱立倫,我們一行人專門跑到新北市前廣場看蔡英文演講。他們問我誰會贏,我說,蔡英文。為什麼呢?我說因為蔡英文是女的一語帶過。

2012年,同樣一群人又來觀選,這次蔡英文是挑戰連任的馬英九總統,差距頗大。他們一樣問我誰會當選,我依然說蔡英文,「我希望台灣能選出第一個女總統。」

在兩岸關係十分曖昧的年代,蔡英文的女性身分無疑是一張護身符,讓同樣身為女性的我在中國企業家面前坦露真心話。

▲ 在兩岸關係十分曖昧的年代,蔡英文的女性身分無疑是一張護身符。(圖/記者李毓康攝)

我隱約覺得,這群中國企業家更感興趣的,並非台灣的政治,而是中國自身的政治改革展望。在中國有一絲政治改革希望的時候,政黨競爭是中國可能的發展路徑,蔡英文的官僚出身背景,也是中國政治人物可能的出場方式。尤其台灣政黨能夠敗了再勝,勝了再敗,當時領導潰敗後派系林立、士氣潰散的民進黨,蔡英文堅決隱忍彷彿黃蓉,他們更是覺得深不可測。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陸委會行色匆匆的小龍女

而我之前對蔡英文並非毫無印象,只是那時她還不是黃蓉。2000年我在公共電視新聞部服務時,偶爾會支援跑陸委會新聞,在周四下午的陸委會例行記者會,經常出面的是當時副主委陳明通,如果是蔡英文,心裡就會一陣竊喜,今天絕對有大新聞了。

那時的蔡英文非常白皙,有新聞同業暱稱她小龍女,她不像後期這樣常常面帶微笑,常常是神色嚴肅,簡單回答就匆匆離去。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宣布即將開始試辦金馬小三通,在陳水扁總統上任之初的樂觀氣氛中,她的說明依然很簡潔,沒有興奮沒有意外,彷彿這個方案早已布局妥當。

▲ 蔡英文在陸委會任職期間,皮膚白皙,神色嚴肅,有新聞同業暱稱她小龍女。(圖/記者林敬旻攝)

金馬小三通政策持續很久,挺過了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第一個任期,直到疫情暫時關閉為止。在這漫長的20年間,跨過金門相對純樸的村落,彼岸就是中國花園城市廈門,摩天大樓櫛比鱗次,兩岸對比拉扯著無數台商與台灣遊客的心。

彼時辜汪會談還被津津樂道,中國即將加入WTO,誰都不知道中國未來會如何,蔡英文未來會如何。

和川普同年上台的台灣女總統

我後來轉赴企業外派中國,整整蔡英文的第一個任期都是在中國度過。

太陽花運動時,和台灣同事半夜在宿舍裡翻牆,看年輕人爬進立法院,白天到了辦公室跟中國同事炫耀,「哎呀看我們台灣學生鬧事啦」,中國同事嘖嘖稱奇,誰也沒太在意這跟反中國服貿相關。中國媒體看不懂運動發展,紛紛低調處理。

在畫面中總是看到蔡英文總是靜靜坐在一旁,讓社運和年輕朋友拿麥克風發言,完全感覺不到反對黨黨主席的強勢。

2016年初靜靜的蔡英文以超過5成的投票率,成為台灣第一個女總統。到了年底,中國媒體彷彿想扳回一城,判斷和中國有商業關係的川普會更有利,千方百計打擊他的對手希拉蕊,微信朋友圈簡直是另一個希拉蕊會吃人的平行世界。

▲ 2016年初靜靜的蔡英文以超過5成的投票率,成為台灣第一個女總統。(圖/記者李毓康攝)

這波操作並沒有直接影響到蔡英文,但預告此後將揮之不去的假新聞陰影。2018年後中國假新聞和台灣某些媒體合流,造成台灣民意嚴重分裂。

蔡英文上台後台商沒有太大反應,因為中國政策沒有太大變化。真的讓台商心起警覺的,是2018年習近平宣布延任及川普開動貿易戰引發地緣政治劇變,至於隨後造成世界永久改變的疫情,那是沒人想得到。

受益於反送中 讓年輕人做自己

在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我和大部分的台幹一樣回到台灣,我發現台灣社會和我離開時已有不小的變化。

經過令人痛徹心扉的反送中運動,高票當選的蔡英文,拿出了傳統民進黨人拿不出手的同婚議題,鼓勵下一代更加無所畏懼地好好成為自己想做的人。

她讓台灣政府跟上了國際減碳趨勢,讓空談數十年的再生能源有實質進展。

她也推動了困難的年金改革,開展了受歡迎的長照政策,這一切從生活細節到制度文化的變化,擴大了民進黨的傳統社會基礎。

▲ 蔡英文拿出了婚姻平權、減碳、年金改革等傳統民進黨人拿不出手的議題。(圖/記者蔣婕妤攝)

但在國會過半的情況下猶未能顧及的是,受科技變遷衝擊的貧富差距、起了頭卻沒有後續的轉型正義,以及大部分縣市被地方派系綑綁的情況嚴重,這些都是民進黨未來的困局。

借用半年前過世政論家范疇的四點台灣訣:對美國不掉隊、對中共不插隊、對台灣除肉桶、對人民固社區,前兩點蔡英文的確完美地做到了,她在當今地緣政治領袖中出色無比,但後兩點也是台灣長期發展之痛,必須期待當過地方首長的賴清德讓台灣民心更團結。

看不見的國家VS.看得見的家園

對蔡英文有好評的國際友人並不少見,美籍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耗時7年拍攝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完整呈現蔡英文總統的女性執政之路、台灣在同性婚姻上的努力、COVID-19疫情期間對國際的貢獻,然而,導演更憂心的是香港反送中失敗效應和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影響,在一場校內座談會,此片監製馮賢賢與另一位監製Mike Veldstra被問,外國人看到的台灣險局,台灣人看到了嗎?蔡英文讓台灣做好準備了嗎?

這題不容易回答,因為蔡英文之前的民選總統,多少被視為偶像人物,大家看待總統還是彷彿大力神士寄託無限願夢。這顯然不是蔡英文總統最想留下的背影。或許身處社群的分眾年代,正常就是最大的公約數,這位知性沈穩、充滿現代性的總統,終究會融入歷史的複雜與深沉中,供後人公正評價。

▲ 蔡英文終將融入歷史的複雜與深沉中,供後人公正評價。(圖/記者李毓康攝)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