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島素表示糖尿病變嚴重?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兆


文/連以晴

胰島素治療並不是在病情變嚴重時才使用,醫師會視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以胰島素治療,有些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也可能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

糖尿病人對於胰島素注射感到害怕,認為當醫師處方有胰島素介入時,就表示糖尿病的病情變得更嚴重,而且會擔心一旦使用胰島素治療,就再也回不去一般的生活,不能改回口服藥治療,得一輩子打胰島素了。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根據調查,的確有超過半數的民眾有這樣的迷思,但其實,使用胰島素不代表就是糖尿病變嚴重。根據統計,全球約有3億8千多萬位糖尿病患者,光是台灣的糖尿病人口就高達170萬人,其中有4成必須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這些人的生命並沒有因病情而縮短。以前總統李登輝來說,他1天打4次胰島素,還不是照樣健康地出席活動、演講,甚至出國訪問,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家屬不必對胰島素抱有恐懼的心態。

注射胰島素的時機

杜思德表示,胰島素治療並不是在病情變嚴重時才使用,醫師會視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以胰島素治療,有些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也可能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

◆初始治療:在疾病初期的時候,若是口服藥物無法達到治療標準,就可採用胰島素注射,可以避免併發症,等到糖化血色素等數值回到標準,醫師會觀察3~6個月,評估是否取消胰島素治療,改回原本口服藥物治療。
 


◆補充治療:通常單一口服降血糖藥物無法將血糖控制達標,醫師會開立2種口服藥物合併使用。另外,根據患者的狀況,也可能併用長效型胰島素治療,不只能控制血糖,還能提升胰臟功能,以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與初始治療的患者一樣,當血糖控制達到標準時,待觀察3~6個月之後,醫師將評估是否能將胰島素抽掉,只採用口服藥物即可。

◆替代療法:多以第一型糖尿病患為主,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臟功能比較差,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一發病就需以胰島素治療。而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當胰臟細胞功能逐漸受到破壞受損,最終仍需要胰島素介入。但依據每個患者病情不同,療程也不盡相同,有的患者可能1天皮下注射2次,也有的患者可能需3~4次。

糖化血色素降1%,死亡風險降2成

高血糖是糖尿病確診的關鍵,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治療目標就是要將血糖濃度(糖化血色素)降低到理想範圍,以降低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機率。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可降低死亡風險達21%、減少併發心血管疾病機率達14%,甚至能減少因為週邊血管疾病所引發的截肢或死亡約43%。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發布的《2015糖尿病臨床治療指引》指出,第二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以糖化血色素(HbA1C)、空腹血漿血糖值等為主:

1. 糖化血色素≧6.5%。
2.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受測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4. 出現高血糖症狀或危象,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民眾出現高血糖,但是未達到診斷的標準,稱為「糖尿病前期」,這個時候可先以生活型態改變、養成運動習慣及飲食控制,來預防進入糖尿病的病程;但若是已經達到治療標準,則需要依照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這其中就包括胰島素的治療。

胰島素控血糖效果好,減少併發症

許多臨床研究皆證實,若是能夠在早期積極控制好血糖,即能有效延緩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例如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或是腎臟病變等,而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主要是取代胰臟自行分泌製造的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相對有效的藥物,但許多民眾卻對胰島素抱有疑慮,甚至排斥使用。

杜思德提醒,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唯一治療藥物就是胰島素,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只要能成功降低血糖,並將血糖控制得宜的藥就是好藥,注射胰島素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且長期使用胰島素不會傷肝、傷腎、傷眼,只要在醫師的確診下使用,患者不用對其加以排斥。

要特別注意的是,胰島素注射可能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在進行胰島素治療時,需做好自我血糖監測,避免發生低血糖相關症狀。一般來說,醫院為患者皆設有個案管理師,因應每個患者的病情與生理狀況的不同,個管師會給予不同的指導與協助,當有任何問題時應請教醫師或個管師,才能確實控制病程發展。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異常:空腹血糖100~125 mg∕dL。
◎葡萄糖耐受度:口服葡萄糖後第2小時血漿血糖達140~199mg∕dL。
◎糖化血色素:5.7~6.4%。
(資料來源:Diabetes Care 2015)


延伸閱讀:

糖友打胰島素就等於洗腎? 如果你也這樣想,答案恰好相反
糖尿病最怕吃出高血糖! 飲食7要點絕不能忘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帶新人超心累!「馬克信箱」破職場難題:當日行一善隨緣就好

帶新人超心累!「馬克信箱」破職場難題:當日行一善隨緣就好

在職場想當個「好前輩」不容易,帶新人的過程也時常感到心累,上班族最愛節目「馬克信箱」主持人歐馬克在新書提到,身為主管或前輩,應該先釐清目標,除非工作內容就是帶人,否則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面對帶人這份任務,「比較像是隨緣和日行一善」。

2024年05月04日 05:05

發現外遇「心理崩壞7階段」!震驚期易失眠、呼吸困難、回憶湧現

發現外遇「心理崩壞7階段」!震驚期易失眠、呼吸困難、回憶湧現

外遇後最常見的身心狀況就是失眠,無法入睡,一閉上眼睛,伴侶外遇相關的影像、他們的對話、情話不停冒出來,完全無法停止。反應在身體上,會出現發抖、心悸、胸悶、頭暈、呼吸不過來、快昏倒的狀況。

2024年05月04日 03:00

老人臭「7部位最濃」! 飄3味道恐是病

老人臭「7部位最濃」! 飄3味道恐是病

林爺爺兒孫成群,年幼孫子都喜歡黏在爺爺身上玩,但近來小孫子卻離爺爺遠遠的,還說爺爺身上有臭臭的味道,讓林爺爺十分沮喪,不知如何是好。

2024年05月03日 21:42

愛愛時「保險套戴兩層」反而更危險! 最美博士曝原因

愛愛時「保險套戴兩層」反而更危險! 最美博士曝原因

做愛時戴上保險套,是避孕跟防止性病的方法,不過若使用錯誤的戴法,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最美性學博士」許藍方就指出,不少人有「戴兩層保險套比較安全」的錯覺,但其實反而更危險,畢竟它不是塑膠袋。

2024年05月03日 20:35

最暖律師經手上千離婚訴訟!10年諮商心得網讚:未婚已婚都必讀

最暖律師經手上千離婚訴訟!10年諮商心得網讚:未婚已婚都必讀

韓國IG爆紅律師崔唯娜被譽為「最暖律師」,她曾表示自己是「既在協助離婚,也在阻止離婚」的人,10年來經手超過千件離婚訴訟,見證最多關係的糾結困頓,擦拭過無數委託人的眼淚。她與漫畫家合作,在IG分享婚姻生活的衝突、身為律師的想法,如今已有23萬粉追蹤,新書更被網友讚「未婚人士的預習必讀書,已婚者的實戰必讀書!」

2024年05月03日 20:13

每次愛愛…都聽「老婆慘叫到結束」! 人夫受不了外遇

每次愛愛…都聽「老婆慘叫到結束」! 人夫受不了外遇

方儀與先生一同進來會談室,方儀直接開口說:「老師,我們平常感情很好,偏偏在性上老是狀況百出,不是我痛就是他無感,久而久之兩人漸漸失去做愛的意願,目前雙方已達成協議不生小孩。話雖說如此,但為了擁有健康的婚姻,床事問題還是需處理的。」

2024年05月03日 20:01

女下肢冰冷痠痛!醫一查:血栓卡住 壞死恐截肢

女下肢冰冷痠痛!醫一查:血栓卡住 壞死恐截肢

一名63歲女性患者因左下肢冰冷、痠痛且左下腹及左臀部出現疼痛,緊急就醫發現,左側髂總動脈到外髂動脈有一段血栓,導致患者下肢血液供應不足,慶幸及早處置,醫師指出,若導致壞死就要截肢;另外還有一名88歲的患者因為右手冰冷、無力,超音波檢查右手肘臂動脈有栓塞物卡住,手術後已恢復正常。

2024年05月03日 19:42

家長注意!兒童出現「3症狀」恐腸病毒重症前兆 醫警告:快就醫

家長注意!兒童出現「3症狀」恐腸病毒重症前兆 醫警告:快就醫

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上週腸病毒門急診達13,929人次,創10年同期新高,其中5歲以下兒童為重症高危險群,醫師提醒家長,若孩子感染腸病毒並出現「3種症狀」,就要注意可能是重症前兆,最好緊急帶孩子就醫。

2024年05月03日 17:54

《不夠善良》網友憂得乳癌遭拋棄 乳房專醫:病友家屬多不離棄

《不夠善良》網友憂得乳癌遭拋棄 乳房專醫:病友家屬多不離棄

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在前幾天上演完結篇。戲劇中提到乳癌,在這幾天也引起相對多的討論。乳房專科醫師陳柏長指出,有些非乳房專科的網紅醫師,提出他們看過“少數”乳癌病患的經驗,來賺取流量,他認為,這些對於相對片面的經驗,很有可能讓女性朋友更不敢去面對乳房檢查、甚至是治療乳癌。

2024年05月03日 16:43

6旬婦被蟹殼割傷就醫!護理師1句話「竟讓她發現罹患乳癌」

6旬婦被蟹殼割傷就醫!護理師1句話「竟讓她發現罹患乳癌」

乳癌是女性殺手!有一名60多歲女性吃海鮮食,不小心被蟹殼割傷,就醫處理傷口時,護理師建議可以順便做乳癌篩檢,沒想到竟發現異常,該婦女透過放大攝影與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乳房出現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將乳房組織切片化驗,確診為乳房原位癌。

2024年05月03日 16: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