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

▲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作者:復健科 侯鐘堡 醫師

膝關節積水—這個問題真是太太太重要也太常遇到了。

無論是打球的年輕人、喜愛運動的中年歐吉桑、膝部退化的長輩都會遇到。

先說結論:

以下狀況會有反覆性膝關節積水

1. 退化性關節炎

2. 急性運動受傷

3. 慢性運動勞損(過度使用)

換言之,會膝關節積水,就表示『膝蓋內構造』出了問題。

為何膝關節會積水?

膝蓋每天都有正常的關節液(黃色透明液體)循環,自然生成與吸收。若是受傷了,就會導致人體關節液:生成速度>>>吸收速度。

膝蓋關節腔構造

膝關節構造

*膝關節內構造:關節內軟骨、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

膝關節旁構造:膝內側韌帶、膝外側韌帶–->位處關節邊緣,我將之視為「一半的關節內構造」。

膝關節外構造:髕骨、髕骨韌帶、髂脛束、鵝掌肌腱、股四頭肌腱

關節內的問題與關節外的問題必須分別清楚。因治療方向差很多。

話說:瑞凡有一天膝蓋打籃球時扭傷,從此之後就非常痛,而且走路很不方便。醫師說是膝關節積水了,要多休息。

然而,膝關節積水會有什麼症狀呢,一定會很痛嗎?有了膝積水,一定要抽掉嗎,不抽掉可以嗎?是否可以再繼續運動呢?有沒有辦法做什麼加速膝關節的回覆呢?

其實,大部分受傷的朋友會以行動不良來表現。最多的是

「我以前蹲的下去,現在都蹲不下去」、

「上下樓梯都變得很不方便」、

「我兩邊膝蓋看起來好像不太一樣,比較腫」、

「我自從上次撞到後就這樣,X光檢查過了沒骨折,但就是一直都沒好」

是的,瑞凡。這些都是膝關節積水的症狀。它就是這麼擾人,從年輕到中年到老年都常發生。但幸好的是,只要知道原由,治療後的恢復效果也很好。 



▲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兩側膝蓋不一樣大,明顯左圖膝蓋大於右圖膝蓋

膝關節積水症狀

1. 無法蹲跪,行動困難—榮居第一名

2. 膝窩、膝後部腫脹,觸壓痠痛—第二名

3. 膝蓋外觀看起來較腫,有紅、發熱等發炎現象—第三名

4. 痛,但較偏急性運動傷害。慢性以行動、蹲踞不方便為主。




▲膝關節積水又腫又痠痛 掌握4大原則治療效果才會好。(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上圖是使用超音波導引治療抽吸

該怎治療呢?把握治療的四大原則:打針、吃藥、復健、保養。

膝關節積水的治療方針

A. 詢問病史:
受傷機制–打球、爬山、重訓、種菜…等。
受傷時間–立即受傷、受傷兩週、反復性膝腫脹

B. 判別積水量:
若是量不多(3-10cc),可以採保守性治療(藥物、復健),同時減少活動量,水會慢慢被人體吸收代謝。
積水量多(>10cc)建議抽掉積水,減緩症狀。
積血—建議抽除。因血腫鈣化機率較高,可能造成長期後遺症。

C. 超音波導引抽吸治療:
在超音波之下,盡量抽掉關節內積水。
因 關節內構造受損,需注射藥劑治療,進一步保護軟骨及韌帶:
1. 玻尿酸治療 2. PRP增生治療

D. 復健治療與保養:減少活動量,做復健,服用消炎藥物、使用輔具、服用保養品等。

治療方針可以參照下表。


總結

膝關節積水雖然非常惱人,但有超音波的幫助之下診斷及治療都變得簡單很多。而且治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特別是年輕人,膝蓋是要用一輩子的,年輕時不好好治療,會加速以後關節內的退化,最後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同場加映:保養膝蓋,這些動作一定要避免!

搜尋附近的診所:復健科骨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運動「選對時段」 研究:早死機率降61%

運動「選對時段」 研究:早死機率降61%

在什麼時候運動最有益健康?許多老年人是早起運動的愛好者,有些人則利用中午午休時運動,也有不少人是傍晚下班吃完飯後運動,還有許多上班族則是夜跑者。最新研究曝光後跌破大家眼鏡:竟然是晚上運動的健康效益最大!和不運動者相比,晚上6點到午夜運動者,全死亡率降低61%,上午運動者降低早死風險則最少!

2024年05月12日 22:08

手機又震動了⋯丈夫奪命連環Call後失控 她嘆:竟是焦慮的開端

手機又震動了⋯丈夫奪命連環Call後失控 她嘆:竟是焦慮的開端

我正在開會,手機又震動了,開會時我是從不接聽手機的。此時我任所長已近六年,業務也早已駕輕就熟,私心竊喜終於即將走下這個職位,再也不必去立法院備詢聽訓,可以回歸我最愛的研究工作。這年我六十七歲,因為已是特聘研究員,可以工作到七十歲,我也已開始規劃未來的三年要解出哪些題目,讓我專治了二十餘年的口語韻律研究,有一個完整的說法。

2024年05月12日 21:15

吃起來不鹹!「7食物」其實鈉爆高 醫示警:不只傷腎還糖尿病

吃起來不鹹!「7食物」其實鈉爆高 醫示警:不只傷腎還糖尿病

享受一頓正餐或點心時,明明不覺得鹹,吃完卻感到口渴、腦袋昏沉、鞋子變緊,甚至還狂跑廁所,小心你正在不知不覺中踩了高鈉地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盤點「隱藏版7大高鈉食物」,包括吐司、起司、檸檬夾心餅乾、凱薩沙拉醬、運動飲料/酸梅湯與楊桃汁、關東煮湯汁、涼麵,看起來都不鹹,卻讓身體進入高滲透壓高血鈉狀態。

2024年05月12日 20:18

口罩令全解除! 17種人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口罩令全解除! 17種人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後新冠時代各醫療院所等機構仍需佩戴口罩,隨疫情更加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在8日宣布於2024/05/19口罩令解禁,民眾生活更加便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風險族群仍隨身備用為佳。

2024年05月12日 19:41

眼睛乾「吃3類食物」!醫激推 綠茶也有用

眼睛乾「吃3類食物」!醫激推 綠茶也有用

很多人會問,「聽說多吃魚對眼睛好,是真的嗎?」眼科謝嫣文醫療長從乾眼症的角度說明,多吃魚的好處,也介紹其他幾種對於乾眼症患者來說,比較適合的飲食:

2024年05月12日 18:06

「雙眼皮手術」未滿月禁吃牛?網友訂米其林餐廳急問 醫師給答案

「雙眼皮手術」未滿月禁吃牛?網友訂米其林餐廳急問 醫師給答案

「到底做完雙眼皮手術之後,一個月內能不能吃牛肉」?就有網友在網路「醫美版」提出這樣的問題,底下留言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一週後的時間,也有人說術後就立刻吃了,或是反問為何不能吃?記者分別詢問西醫以及中醫師,兩方都提出專業說法。

2024年05月12日 18:02

3色「地瓜」營養不同!營養師激推「最優吃法」:把握2關鍵

3色「地瓜」營養不同!營養師激推「最優吃法」:把握2關鍵

大家都知道「地瓜」健康食物之一,但你知道不同顏色的地瓜營養成分不同嗎?營養師指出,地瓜主要分「黃色、紅色和紫色」,3種都含有纖維、碳水化合物、鉀,但不同顏色仍有些營養上的不同,吃地瓜時也建議要把皮洗乾淨,「連皮」一起吃,因為地瓜很大部份的營養都在皮。

2024年05月12日 17:42

藥局發快篩有補助!診所不滿未比照 疾管署:補助方案研議中

藥局發快篩有補助!診所不滿未比照 疾管署:補助方案研議中

衛福部疾管署在6日開放民眾到社區藥局領取免費快篩,同時也給予藥局相關費用;對此,醫師公會全聯會則認為,基層診所也同樣協助發快篩,但卻沒有比照給予費用。針對醫師公會表達的不滿,疾管署表示,基層醫療院所發放快篩在時空背景及協助發放性質上不同,但已經在討論相關補助方案,現正研議中。

2024年05月12日 15:38

電子煙、新興菸品都「無助戒菸」 醫解析「2大輔助藥物」

電子煙、新興菸品都「無助戒菸」 醫解析「2大輔助藥物」

近年電子煙、新類型菸草產品陸續出現,資訊常常誤導消費者,讓人誤以為此類產品較無危害,甚至可以戒菸。對此,醫師指出,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無助戒菸,目前戒菸輔助藥物治療只有「尼古丁替代療法」及「非尼古丁藥物」,其中使用非尼古丁藥物皆需要醫師或藥師專業評估交互作用、副作用等注意事項,民眾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2024年05月12日 15:31

喝酒臉紅「基因變異」比例世界最高!醫:近一半台灣人都不適合喝酒

喝酒臉紅「基因變異」比例世界最高!醫:近一半台灣人都不適合喝酒

喝酒比你想的更危險!研究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醫師指出,台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台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

2024年05月12日 14:1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