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狂拉10幾次竟是「腸道發炎」 澎湖女大生差點沒大腸

▲腹痛示意圖。(圖/公關提供)

▲一天狂拉10幾次竟「腸道發炎」,澎湖女大生差點沒大腸。(圖/公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名在澎湖讀書的女大生,因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反覆腹痛、血便、腹瀉,一天拉肚子高達十幾次,原以為吃壞肚子,自行服用腸胃藥,但病情逐漸惡化,甚至經常性後送回台治療,所幸經過藥物及生物製劑的治療,病情已趨穩定,沒有讓大腸變得「千瘡百孔」,免於切除的風險。

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天祐指出,「每天跑廁所20次,每20分鐘跑一次廁所」、「永遠都要想好下一刻馬桶在哪裡?」這是多數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心聲。臨床上常遇到許多患者拉到虛脫才就醫,一旦延誤治療,腸道多半已經潰爛、腸穿孔及嚴重出血,必須切除潰爛的腸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宗錞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國內每年約新增120例克隆氏症及400例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20至40歲族群。由於症狀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患者多需耗費2~3年才確診。

▲「克隆氏症」肛門潰爛 她8歲開刀數十次只能「切腸保命」。(圖/公關提供)

▲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的大腸。(圖/江椿彬醫師提供)

潰瘍性結腸炎一旦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輕者影響到生活品質,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黃天祐表示,慢性腸道發炎疾病需長期控制,根據病患病情程度選擇藥物治療,輕度患者可使用包括5-ASA藥物、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等傳統藥物治療;嚴重腹瀉、血便,以及曾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則建議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腸胃道症狀。

急性期通常使用類固醇治療,但不建議使用超過3個月以上。黃天祐提到,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症、抑制生長發育等副作用,尤其對正值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影響很大。

中央健保署於去年10月1日起,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釋放三大利多:開放健保給付6歲以上的「兒童克隆氏症」與成人「急性或嚴重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原本已經給付的「成人克隆氏症」用藥時間自40周延長為56周,造福患者提高生活品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