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無法擰毛巾!  軟組織超音波徹底揮別「媽媽手」


▲醫師提醒,從手腕一路連著痛到拇指,當心「媽媽手」找上你了。(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綜合報導

許多人因為做家事時用力或姿勢不當,造成肌肉、骨骼傷害。馬偕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李俊瑩醫師表示,才過完年,診間就來了位40多歲的家庭主婦抱怨「右手腕痛到沒辦法擰毛巾!」醫師提醒,從手腕一路連著痛到拇指,當心「媽媽手」找上你了。

媽媽手上門! 手腕大拇指側疼痛 局部腫脹
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大拇指肌腱腱鞘發炎腫脹,這就是俗稱的「媽媽手」,李醫師指出,大拇指背側肌腱包括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肌腱於腕部橈骨莖突處轉彎,最後附著在大拇指骨頭上,肌腱外包覆的腱鞘提供保護及潤滑作用,使肌腱能平順的在軌道上滑動。

當長時間重覆性的拇指及腕部動作後,容易過度剪力及摩擦產生傷害,嚴重時肌腱滑動受限,造成大拇指背側肌腱本身或周邊腱鞘發炎,症狀表現為大拇指根部靠近手腕處疼痛、無法使力,有時伴隨輕微腫脹,使用大拇指抓握東西時更是特別疼痛。

口服消炎藥+物理治療 一至兩週可痊癒
當疼痛產生時,第一步應該是不要再做會引起疼痛的動作,可以先自行冰敷,每六小時一次,每次十五分鐘,如果症狀持續或疼痛嚴重,則建議至復健科接受治療。

針對急性肌腱腱鞘炎,病患可以優先選擇保守治療,如服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輔以物理治療(冰敷及電療),同時運用貼紮舒緩症狀,夜間睡眠時,再以腕部副木強迫肌腱休息,通常約一到兩週即可康復。

類固醇抑制身體發炎 效果顯著無明顯副作用
當嚴重疼痛或對保守治療反應不佳時,則可以考慮注射類固醇,類固醇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治療急性發炎效果顯著,也不會有明顯副作用。

透過即時超音波導引確認病灶位置,於發炎處注射類固醇治療,藥物用量小且直接作用在患部,避免非必要的神經、血管穿刺傷,也可降低常見消炎止痛藥物產生如胃部不適等副作用。李醫師提到,只要盡早治療並遵照醫囑持續復健,媽媽手通常在治療後一到三週內就會痊癒,恢復原有工作能力。


▲李俊瑩醫師運用超音波導引定位病灶為患者進行類固醇注射治療。(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軟組織超音波導引 精準定位病灶
隨著影像解析技術進步,相較於X光對體內軟組織提供的訊息有限,具有即時、無輻射線、高解析度的「軟組織超音波」近年來大幅運用於診斷複雜關節的受傷或病變,藉由超音波導引定位病灶,不論是區分細微組織損傷、判斷血流發炎程度,或是協助執行介入性治療,都能大幅提高確診的精準度。

增生療法、體外震波 強化肌腱韌帶
當肌腱反覆受傷,「不完全癒合」導致慢性肌腱炎時,可在醫師控制下於患部造成微小的創傷,進而引起輕微發炎,重新啟動修復機制,藉由注射增生劑(如葡萄糖水)引起輕微發炎或運用震波產生微小創傷,刺激身體啟動原有修補反應,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強化肌腱韌帶,進而能修復傷口。

「3C手」緊追媽媽手 當心肌腱發炎
舉凡洗衣、煮菜、打掃、抱小孩等家事,都需要手腕及拇動作,用力過度就容易造成肌腱發炎。而3C普及,不斷重複且過度使用患部肌肉,也讓很多年輕人加入「3C手」的行列。持續進行保健運動,包括手腕部伸展及肌力強化運動,才不會又因重複使用拇指工作,造成局部肌腱發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