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竟是戴頭上的?宋朝民俗「鬧元宵」 不小心燒到頭髮只能出家

文/ 李開周

三天燈展也好,五天燈展也罷,只要我們在燈展期間來到宋朝,就會驚訝地發現一項奇觀:好多宋朝人竟然把花燈放到頭上,人在街頭漫步,燈在頭上閃爍。

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

婦人又為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競戴之。

宋朝的巧手工匠把燈籠打造得像棗子和栗子一般大小,再用珍珠和翡翠做裝飾,晶瑩剔透,光彩奪目,往頭髮上一插,成了最耀眼的飾品。到了元宵燈展的時候,滿城婦女都戴著這樣的燈飾上街。

呂原明《歲時雜記》也有類似記載:

京師上元節以熟棗搗炭,丸為彈,傅之鐵枝而點火,謂之「火楊梅」,亦以插從卒頭上。又作蓮花牡丹燈碗,從卒頂之。

▲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圖/時報出版提供)
▲(北宋)官窯大碗,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時報出版提供)

女士們頭上戴燈,男人也一樣。在北宋京城開封的元宵節期間,達官顯貴和富商大賈出門,身後會跟著一群兵丁或男僕,這些跟班既要負責主人的安全,又要幫主人抖威風。

用什麼樣的方式抖威風呢?就是把花燈放到頭上去。他們頭上的花燈分兩種,一種是蓮花狀或者牡丹狀的燈碗,一種是用鐵枝串起來的「火楊梅」。

火楊梅是將乾棗磨粉、搗炭為屑,將棗粉、炭屑拌在一起,澆上油蠟,團成圓球,一一串到鐵樹上,點著了,放在頭頂,跟著主人上街。

頭上戴燈或許很好玩,但絕對不安全。除了僧人和天生禿頭的人,宋朝男子都不剃髮,和女子一樣挽著高高的髮髻,髮髻上再固定著一盞蓮花牡丹燈碗或者一樹哧哧冒火的「火楊梅」,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地走路。

假如步子邁大了,哢,踢到腳是小事,顛翻了頭上的花燈是大事,只要有一點火星落到頭髮上,救火肯定來不及,滿頭煩惱絲就清淨了,只好出家當和尚去。所以我們這些現代人到了宋朝,只宜觀看,不可模仿。

還有一種燈,既非頂在頭上的燈碗,也不是提在手裡的燈籠,而是一根長長的燈槊,可以插在城頭上,也可以豎執於手中,遠遠望去,好像武松打虎的哨棒,又像林沖對敵的長槍。

湊近了瞧,這款燈是用一整根約有碗口那麼粗的大毛竹製成,削去枝葉,頂端破開,破成十六根或者二十根細條,細條與細條兩兩對接,壓成一個中空的圓球,在圓球中央插一盞蠟燭,外用鐵絲固定。在宋朝,這款燈被稱為「燈槊」——槊是一種長柄的武器。

更有巧手匠人,能將燈槊頂端壓成蓮花狀:仍將頂端破成許多根細條,仍然兩兩對接,將中段捆紮起來,固定好,下半部分壓成圓球,上半部分掰成蓮花瓣兒,圓球中插蠟燭,蓮心處放燈盞。

這種款式的燈槊,叫做「蓮花槊」,不適合隨身攜帶(蓮花裡的燈盞容易側翻),只能插在大門口或者城樓上。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北宋開封內外城的各個城門上,靠著女牆,一排排燈槊高聳入雲,朵朵蓮花盛開,照得夜空通明,既有節日喜慶氣氛,又有威嚴肅殺之氣,還是蠻酷的。

棘盆燈

腦袋上戴著燈碗,城牆上插著燈槊,熱鬧歸熱鬧,談不上盛大。宋朝最盛大的元宵花燈,叫做「棘盆燈」。

據《東京夢華錄》以及《新編醉翁談錄》這兩部文獻記載,在北宋開封,從州橋沿著御街一直向北,直到皇宮的南門宣德門外,那裡是燈展最集中的地方。

早在冬至剛剛到來的時候,開封府的官員就開始為元宵節的燈展做準備了。他們派人在宣德門外搭建舞臺(以便讓皇帝和臣民共同觀看各路藝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兩旁安放欄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劃定場地(供燈展和表演之用),並出資協助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進京排練(時稱「行放」,意即彩排),讓他們在燈展期間大顯身手。

當然,開封府更要出錢採購花燈,包括燈球、燈槊、絹燈、鏡燈、字燈、水燈、龍燈、鳳燈、走馬燈……還有很多巨型花燈無法搬運,只能就地紮造,故此開封府還要雇請高手匠人進京紮造這些巨型花燈。

開封府有錢,但僅靠官府出錢是不行的。為了裝點京師,同時也為了裝點自家的門面,開封城裡的高官和富商同樣為元宵燈展出資出力,在自家門口雇人紮造各種造型奇特的花燈。

如此這般準備兩個月左右,元宵節終於來臨了,開封成了燈的世界:女士們頭上戴著燈,男僕們頭上戴著燈,小孩子手裡挑著燈,大家走上街頭,去十字路口賞燈,去皇宮南門看燈。

▲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圖/時報出版提供)
▲(宋)李嵩《觀燈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在皇宮南門宣德門外有一條東西大街,俗稱「潘樓街」,大街南側有一條一眼望不到邊的隔離帶,隔離帶中安放著全國最大的「棘盆燈」。

《東京夢華錄》載:

自燈山至宣徳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內設樂棚,差衙前樂人作樂雜戲。

這條隔離帶長達一百多丈,用帶刺的樹枝編成防護欄,防護欄內豎起兩根幾十丈高的巨竿,用彩色絲綢捆紮裝飾,竿上懸掛著紙糊的神仙、佛像、戲曲人物,風一吹,神佛皆動,就和活的一樣。這兩根巨竿中間是戲臺,開封府派藝人在此表演。

《新編醉翁談錄》載:

諸燈之最繁者,「棘盆燈」為上。是燈於上前為大樂坊,以棘為垣,所以節觀者,謂之「棘盆」。山棚上,棘盆中,皆以木為仙佛、人物、車馬之像,盡集名娼立山棚上。開封府奏衙前樂,送諸絕藝者在棘盆中,飛丸、走索、緣竿、擊劍之類。

棘盆燈是最龐大、最複雜的花燈。確切說,該燈不是一盞,而是由無數盞燈組成的長龍,是讓皇帝和臣民共同觀賞的花燈與表演的集大成。

從宣德門到州橋是一段南北大街,俗稱「御街」。御街兩旁也各有一條一眼望不到邊的隔離帶,隔離帶中架設燈山,高七丈,燈山上有走馬燈、皮影燈、神仙燈、龍鳳燈。燈山兩旁又各有一尊菩薩燈,即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塑像。

文殊騎獅子,普賢騎白象,兩位菩薩身高數丈,眼放金光。

金光即是燈光,匠人將菩薩的頭部鏤空,中置巨燈,燈光從眼孔裡射出來。另外這兩位菩薩都豎起一隻手掌,這隻手掌的五根手指比一般人的大腿還要粗,從手指的指尖裡分別噴出一股清水,好像五股瀑布一般傾瀉而下。

▲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圖/時報出版提供)
▲(宋)馬遠《仙侶觀瀑圖》,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時報出版提供)

菩薩的手指怎麼會噴水呢?剛才說了,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中間是一座燈山,燈山的山頂有一個龐大的水櫃,這個水櫃透過隱藏的竹管與菩薩的胳膊連接起來。

燈山後面還有一口水井,井口架著轆轤,開封府派幾名兵丁在那兒絞動轆轤,打出井水,不停地運到燈山上面的水櫃裡,最後從菩薩的指尖裡噴射出來。

元宵節的美食

《歲時廣記》第十一卷記載:

京人以綠豆粉為蝌蚪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撚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皆上元節食也。……上元日有「蠶絲飯」,搗米為之,朱綠之,玄黃之,南人以為盤飡。……上元日食焦䭔,最盛且久。

由此可見,蝌蚪羹、圓子、鹽豉湯、蠶絲飯、焦䭔,均為元宵節的節令食品。

「蝌蚪羹」是用綠豆粉做的,之所以名曰「蝌蚪」,是因為它的形狀很像蝌蚪。

宋朝人發明了無數種象形食品,蝌蚪羹應該算是做法最簡單的一種。有多簡單?聽我道來。

綠豆用水泡透,在石磨裡磨成稀糊,端到鍋邊,舀到甑(古代蒸飯的炊具,狀如瓦盆,底部有很多小孔)裡,用手一壓,綠豆糊從甑底的窟窿眼兒掉下去,啪嗒啪嗒掉入水鍋,先沉底,再上浮,兩滾煮熟,笊籬撈出,沖涼,控水,拌上鹵汁,拌上青菜,就可以吃了。

甑底的窟窿眼兒是圓的,所以漏下去的那一小團一小團的麵糊也是圓的;它們漏下去的時候勢必受到一些阻力,藕斷絲連,拖泥帶水,所以每一小團麵糊都拖著一條小尾巴。

圓腦袋,小尾巴,像不像小蝌蚪?當然像。所以宋朝人管這種食物叫蝌蚪羹。

「圓子」的做法在《歲時廣記》中已有簡介:「煮糯為丸,糖為臛。」糯米粉團成小圓球,用糖做餡,滾水煮熟。很明顯,宋朝的圓子就是今天的湯圓。

宋朝的湯圓並不總是用糖做餡。據《武林舊事》第二卷〈元夕〉一節記載,南宋杭州元宵餐桌上的美食既有「乳糖圓子」,又有「澄沙團子」,前者是糖餡湯圓,後者是豆沙餡的湯圓。當然,豆沙餡也是要放糖的。

「鹽豉湯」的做法在《歲時廣記》中也有提到:「鹽豉、撚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鹽豉」即鹹豆豉,「撚頭」指的是油炸短麵條,俗稱「炸手指」,又叫「麻花頭」,「雜肉」則是摻雜肉類的意思。

將鹹豆豉、炸手指配上肉類一起燉煮,就成了鹽豉湯。事實上,鹽豉湯在古代中國源遠流長,非常普及,它有很多種做法,換句話說,豆豉可以和很多種食材相配煮湯。

以豆豉為主料來煮湯的烹調方式目前在中國大陸已經絕跡,倒是在東鄰日本和韓國發揚光大——鹽豉湯曾經傳入日、韓,後來分別發展成為味噌湯和大醬湯。

「蠶絲飯」實際上就是米粉,很細的米粉,狀如今日之米線。不過這種米粉在加工之時用天然顏料染了色,有紅、有綠、有黑、有黃,下鍋煮出來,盛到盤子裡,五彩繽紛,很喜慶。

「焦䭔」又名「油䭔」、「糖䭔」,其中「䭔」這個字的發音與「堆」同,糖䭔即是糖堆。說起糖堆,天津人會興奮起來,因為天津人一向管山楂做成的糖葫蘆叫糖堆。

宋朝倒是有山楂,不過宋朝人還沒有學會把山楂加工成糖葫蘆,他們只用山楂切片做糕,或者用糖醃起來做蜜餞。

在宋朝,糖䭔是用一半麵粉、一半米粉,摻上砂糖,用手搓成的小圓球。它不同於湯圓,因為湯圓是空心的,有包餡;而糖䭔是實心的,糖和粉混在了一處。

搓成小圓球以後,再放到油鍋裡炸熟。從油鍋裡出來,它是脆的,「脆」在宋朝白話中等同於「焦」,故此人們又管糖䭔叫做焦䭔。

宋朝小販賣焦䭔是很有意思的。據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

凡賣䭔必鳴鼓,謂之「䭔鼓」。每以竹架子出青傘,綴裝紅梅縷金小燈毬兒。竹架前後亦設燈籠,敲鼓應拍,團團轉走,謂之「打旋羅」。列街巷處處有之。

小販走街串巷叫賣焦䭔,一定是全副武裝:背後背著竹架,腰間懸著皮鼓,竹架前面罩一把青傘,青傘下面掛幾只燈籠。小販一邊走,一邊擊鼓,同時隨著擊鼓的節奏用另一隻手轉動傘柄,使青傘以及傘下的彩色小燈籠團團飛轉,好像走馬燈。

*本文摘錄自《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

▲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圖/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 李開周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 時報出版逛一回鮮活的宋朝民俗李開周鬧元宵

分享給朋友:

給本文來顆檸檬吧

最新留言

推薦閱讀

面對難共事主管「設定明確的界線」!能否成功合作下屬也有責任

面對難共事主管「設定明確的界線」!能否成功合作下屬也有責任

與主管難以共事,覺得索然無味或無法激發熱情,有很多原因: ● 資訊不足:員工若不知道公司究竟在做什麼,那為何要投入心力?如此,他們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到極致。

東西總是收不完?專業收納「只要三步驟」 做完第一步就完成70%

東西總是收不完?專業收納「只要三步驟」 做完第一步就完成70%

坊間流傳的收納術有許多種,但通常沒有系統化處理,常這邊收好、那邊又亂了。其實只要透過3步驟的收納系統,就能讓大家更加掌握物品數量,並有明確的位置

留守航廈12hr「駕駛時數只算2小」國外機師嘆:好幾次摔飛機起因過勞

留守航廈12hr「駕駛時數只算2小」國外機師嘆:好幾次摔飛機起因過勞

機師登記的駕駛艙時數或許只有兩個小時,可是值勤說不定是從凌晨五點開始,總共長達十二個小時,其中大半都在航廈等待延誤、殺時間,能夠登記的卻只有頭尾兩個小時而已...

0426本日星運勢│金牛最幸運、天秤要加油

0426本日星運勢│金牛最幸運、天秤要加油

每個人都在某方面優於我,我可就此向他學習(愛默生)。

0425本日星運勢│雙子最幸運、水瓶要加油

0425本日星運勢│雙子最幸運、水瓶要加油

寬恕是一種承認自己也會和他人一樣犯錯的行為。

滿嘴甜言蜜語!懂擄獲芳心的TOP3星座 天秤男超懂女生要聽什麼

滿嘴甜言蜜語!懂擄獲芳心的TOP3星座 天秤男超懂女生要聽什麼

玩浪漫有一套,唯美驚喜信手拈來;甜言蜜語很擅長,動人情話張嘴就來……但即便如此,還是給不了女朋友想要的安全感!哪些星座男會是這樣的類型?摘星工廠邀你一起來看看!(請同時參考太陽及上升星座)

一眼一瞬間!只相信「一見鍾情」3大星座 雙魚無法放棄浪漫希望

一眼一瞬間!只相信「一見鍾情」3大星座 雙魚無法放棄浪漫希望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愛情故事都是平凡的,像是一見鍾情、上天注定我愛你之類的偶像劇情節,真的不會發生嗎?摘星工廠發現有幾種人,堅持相信一見鍾情!(請同時參考太陽及上升星座)

0423本日星運勢│摩羯最幸運、金牛要加油

0423本日星運勢│摩羯最幸運、金牛要加油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低調無人知!單身藏到深處不被發現TOP3星座 金牛懂閃避問題

低調無人知!單身藏到深處不被發現TOP3星座 金牛懂閃避問題

有的人一戀愛,就恨不得全世界都來圍觀,有的人則是很低調,即使不是單身好多年了,還是會被認為單身!關於後者,摘星工廠介紹這幾位!(請同時參考太陽及上升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