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高教深耕計畫

高教深耕計畫

高教深耕二期970億元上路 聚焦學校發展特色+培育學生關鍵能力

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在今年正式上路,第二期總經費為970億元,比第一期增加134億元,並新增「資安與國際化行政資源」專章,而第二期計畫,將引導學校要聚焦發展的特色,應成為計畫推動核心,而學生也是計畫主體,目標是培育符應未來需求及國家發展人才,強調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以面對未來世界。

學習取代工讀 高教深耕計畫投16.4億、23萬弱勢生受惠

為扶助弱勢學生安心學習,教育部責成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學校,建立校內弱勢協助機制,從去年開始已投入新台幣16.4億元,加上企業捐資5.4億元,學校規劃以「學習取代工讀」,包括從入學、課業、證照或職涯規劃等多元輔導措施,已有近23萬人次學生受惠。

「錢再多,分太多學校也沒了」 高教工會:恢復常態性補助

台灣高中生出國留學的人數年年增高,也顯示台灣高教陷入了困境,各大學幾乎一致表明「經費完全不夠」,但今年公布的高教深耕計畫,分得最多的台大只拿到18億,更不用說其他的學校,根本無法支撐一學年的開銷;高教工會表示,教育部應該要恢復「常態性補助」,別讓經費越分越少。

一貫道學院超強! 註冊率92.86%、人均經費又贏台清交成

高教深耕計畫公布,一貫道天皇學院雖然只有拿到517萬的經費,但由於學士班、碩士班加起來學校只有71人,新學年只招57人,讓註冊率不但創下92.86%的高標,連經費平均學生人數後,每人都可以拿到7萬1806元;相比拿下18億的台大,經費雖然最多,但除以3萬人後,每個學生只有5萬6600元。

計畫15只中7!國家驕傲都被挖走 台大:國際跟地區怎麼比

高教深耕計畫公布審查結果,第2部分「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主打國際牌,編列60億元要學校提案競爭,其中個別領域的研究中心跟科技部合作,編列20億元,選定24校、65案的特色領域,但台大申請15個、卻只有7個通過,忍不住感嘆「教育部都不選國家驕傲的領域,台灣最優秀的學者會被國外挖走」。

技職龍頭洗牌?高教深耕計畫公布 高雄科大經費勝台科大8400萬

教育部13日公布「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其中台科大每年補助3.1億,原本經費穩居技職校院第一,但高雄第一科大、高應大、高海大從2018年起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3校經費合計達4億,遠比台科大多出8400萬元。

大學校長抱怨「用英文簡報」…教授諷刺:不會還肖想國際化

高教深耕計畫提供40億的「國際盃」經費,但要求通過第一階段的16所學校校長們,以「全英文」進行簡報、說明、答詢的第二階段,引起抱怨「那是演講比賽嗎?」認為用中文報告才能講清楚。淡江大學教授包正豪表示,「用中文打國際盃?搞笑嗎?」如果連校長都不能用英文表達,打國際盃幹嘛?

要校長「用英文」簡報…大學抱怨 學生:英語門檻挺難的齁

高教深耕計畫中,全校型國際競爭經費大約40億,打入第一關論文篩選門檻的大學有16所,預計在明年1月15、16日進行簡報,但教育部要求全程、包含答詢在內都使用英文,讓校長抱怨「英文演講比賽嗎?」學生則諷刺「那英語畢業門檻又算什麼?」

世新大學深耕下一個60年 永續新聞傳播品牌特色

被譽為華文新聞傳播人才孕育搖籃的世新大學,於10月15日慶祝建校61周年,因應教育部明(107)年1月1日即將啟動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由校長吳永乾領軍,彙集全校行政與學術單位主管,進行多次深耕計畫內涵構思,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進行全校性觀念擴散及單位整合,齊心深耕高教大樹,發揚世新特色、永續學校品牌。

高教再深耕 五大創新策略構築世新願景

世新大學近年積極推動各項創新教學及研究,在近日放榜的大學指考分發、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管道,全部滿招,顯見世新歷年來辦學績效深受學生及家長肯定。針對教育部推出的高教深耕計畫,世新全校也積極發想富有辦學特色的構想書,8月10日再次舉行校內高階主管會議,由副校長陳清河主持,針對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發處、公共事務處、產學合作處與圖書資訊處等7處,以及大數據中心和各教學單位所提報的行動方案,進行通盤檢視與討論,盼整合全校資源構築學校發展願景。

國力全靠「玉山學者」? 年薪「150→650萬」跟新加坡比肩

教授的薪資一直被罵「國際最低!」人才外流也成了爭執的焦點,教育部預計從明年開始推動「玉山計畫」,每年投入56億、讓優秀人才最高可請領1人1年5百萬的經費,不分國內外,「教授」級的學者更可以加學術研究費10%,每個月多出5445元,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高薪才能留才。

「學校裡的公司」給老師賺外快 教部:研究的服務正夯

年金改革讓許多老師人心惶惶,尤其在高等教育環境裡,許多留學的博士寧願待在海外、享有比較好的待遇跟資源,也不願回來台灣淌渾水,讓人才大量流失;教育部推出「高教深耕計畫」,提供20%的經費給老師當「彈性薪資」,也鼓勵直接把公司設在學校裡,提供研究服務給業界、賺取良好的研究環境與外快。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