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醣類

醣類

瘦子也有脂肪肝!愛吃「2食物」小心 一堆人以為養生

「我這麼瘦,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很多民眾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脂肪肝的問題,而最常有的疑問則是:「難道不是只有胖子、啤酒肚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事實上並非如此!

不吃早餐罹癌風險多2倍!營養師推「最佳控糖吃法」

你有吃早餐的習慣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常常為了多賴床幾分鐘而忽略早餐的重要性。營養師顏瑜萱指出,一份長達6年的研究追蹤發現,與定期吃早餐者相比,完全不吃早餐者胃腸道癌症發病風險增加2.06倍。早餐該怎麼選?她也分享「最佳控糖吃法」,從每天第一餐就吃出競爭力。

全台每年16萬人得糖尿病!名醫教3招輕鬆控糖:飯後2運動最有效

台灣目前有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且每年增加的人數約為15至16萬人,如何與疾病共處成了重要課題。對此,減重名醫宋晏仁分享了「輕鬆控糖」的3招,不但能將血糖控制好,也能讓體重下降得比較快。

4年齡層「高效減肥法」!30歲少吃也胖 醫:要限制1類食物

為了體態與健康,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在努力瘦身、剷肉,但你用對方法了嗎?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存指出,人體基礎代謝率在18~25歲為高峰,之後每年會以1%速度下降,因此各族群有其不同的減重方式。他進一步分析30~60歲4個年齡層適合的減肥方法,並舉例30歲時常發現明明沒吃也變胖,這時可靠著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達到瘦身效果。

「3類食物都有糖」但吃不出來!醫驚吐:低脂通常加更多

現在的人愈來愈有健康意識,對高熱量的垃圾食物、精緻澱粉等,在飲食上會刻意迴避,但為什麼就算我們斤斤計較熱量、嘗試168,腰圍還是愈來愈寬?關鍵就在於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陷入醣胖危機。

運動後「黃金時間內」沒進食恐掉肌!她推2類營養素 不怕胖減疲勞

運動後你會進食嗎?不少人直覺認為餓肚子會更瘦,甚至害怕一吃東西會快速吸收、胖得更快。營養師吳佳穎破除迷思指出,運動後什麼都不吃一定會瘦,「但容易瘦到肌肉」,選在黃金時間30分鐘~1小時內攝取2類營養素,可以幫助肌肉回補肝醣,肌肉合成效果最好。

「運動前中後這樣吃」營養師最推!1張圖秒懂 吃錯做白工

國內疫情趨緩,室內外運動開放可脫下口罩,提升民眾活動意願。但究竟在運動前後該不該進食?可以吃些什麼?一直是網友心中的疑問。嫚嫚營養師指出,有些人運動中容易頭暈無力或抽筋,以及運動後肌肉痠痛與疲勞,都與運動前中後的營養補充有關。她也統整懶人包,透過1張圖解除大家疑惑。

減肥不用餓肚子!醫授「出>進」公式…吃飯順序是重點

每當吃完大餐,低下頭看到一層層厚厚的脂肪,總是暗自決定要好好減肥,但減肥方式百百種,包含近期非常火紅的168斷食法、自律神經控制減肥法等,各種方法都有其推崇者,但其實減肥最重要的元素是讓「排出身體的重量>進入身體的重量」,簡單來說就是提升排出身體的重量,降低進入身體的重量,上述2點便是減重成功的關鍵。

傻灌高蛋白爆肥!營養師揪「錯誤迷思」…蛋白質不會乖乖變肌肉

不論想要增肌或減脂的民眾來說,都聽說過運動完要立即補充蛋白質,因吃太少蛋白質會讓肌肉量減少、熱量要吃超過基礎代謝率。但其實一般身體並不是那麼容易消耗肌肉當作能量,一味地補充覺得蛋白質高的食物,可能會超過很多身體所需的量。

 雞排、珍奶都能吃!醫曝「最狂剷肉法」…把握早午黃金用餐時間

減重的方法有百百種,除了多多運動,「到底該怎麼吃」是所有人最納悶的問題,網路上很多瘦身飲食多數是少吃或完全不吃澱粉,甚至要斷食,對正在減肥的民眾來說,實在很難長期維持,通常一結束減重計劃後就破戒,甚至還會報復性大吃。中醫師許淳彰提出最新的減重法,讓正在減肥的民眾不用餓肚子,也能找回輕盈體態!

高蛋白不用一直喝!營養師曝「運動員提升表現」關鍵…初學者必看

這幾年運動風氣盛行,業餘的運動賽事也越來越多,全台各地常有運動賽事可以參加,但對於許多初次參賽的民眾來說,如何準備馬拉松或是路跑非常重要,除了裝備和訓練,其實飲食也非常重要!若是飲食能控制得好,能讓訓練效果有更好的發揮,且運動前、中、後都有不同的飲食原則。

台人一年吃破千萬顆湯圓!專家曝「人氣口味」驚人熱量…1口=半碗飯

多數台灣人都非常愛吃湯圓,顛覆以往湯圓只能吃熱的想像,現在也有商家研發出冰火湯圓,在各大夜市都能看到其身影,讓民眾一年四季都能吃到Q彈的湯圓。據統計,台灣人一年吃掉6,400萬顆的冷凍湯圓,且全台灣有高達260萬的家庭會購買冷凍湯圓,一年平均會購買到4盒。

夏日炎熱沒有食慾!專家授「飲食3大方向」維持免疫力 吃錯小心感染腸病毒

全球暖化,夏天越來越熱,我們也更容易食欲不振。但是這個季節同時也是日本腦炎、登革熱、腸病毒等傳染病的高峰期,如何在胃口不佳的時候能夠吃得健康,繼續維持免疫力,成了不可忽略的重點。其實把握住以下三大方向,我們都可以安然度過盛夏。

喝牛奶緩解胃痛是錯的!營養師曝潰瘍患者「6大類禁食」 吃飯也要乾濕分離

「消化性潰瘍」發生在胃稱作「胃潰瘍」,大多疼痛感為「燒灼感」或「悶痛」,胃潰瘍若不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出血、消化道穿孔、或是胃出口阻塞,一般來說患者是因為胃酸分泌過多所導致。而某些食物若太常吃,恐使胃潰瘍的發生率大幅提高,尤其醣類是胃酸分泌最旺盛的食物。

素食者也能完整補充蛋白質!營養師曝「多樣化補充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

素食風潮席捲全球,在台灣吃素人口亦是漸增,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約有10%國人選擇素食飲食,除為了宗教、環保,更大部分人為了「健康」而選擇素食。但不少素食主義者經常被懷疑少了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一點都不健康。Cofit營養師廖容綺則表示,只要了解食物的特性、聰明搭配吃,素食者的飲食依然可以有足夠的蛋白質跟營養素。

健身只吃蛋白質行不通!營養師曝「醣類」重要性:減脂、增肌大不同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參與健身運動的民眾越來越多,但想追求完美線條,除了養成運動習慣,如何進食也非常重要。Cofit營養團隊營養師吳欣陵表示,多數從事健身運動的人,運動後特別注重蛋白質的補充,但其實醣類也是健身後重要的營養來源。

吃潤餅也不用怕血糖失控 營養師:只要掌握食材醣類代換

清明節除了潤餅外,有些家庭也會準備「草仔粿」來祭祖,無論是潤餅還是草仔粿,糖尿病患者都要注意攝取的份量,台南市立醫院詹蕥顄營養師提醒,了解哪些食材本身就含有「醣份」比較重要,而不是有沒有額外加「糖」,落實飲食均衡及醣類代換,就能穩定血糖。

鳳梨產季到!專家傳授3大挑選訣竅 「彈指神功」這招必學  

鳳梨每年盛產期為3至7月,今年受暖冬影響,鳳梨產季較以往提早約半個月,也由於乾旱及暖熱氣候影響,鳳梨酸度降低,風味更加甜美,台南農改場指出,鳳梨含有豐富醣類,健康又消暑,有3項挑選鳳梨小訣竅必須學起來,才能挑到好吃的鳳梨。

靠「生酮飲食」甩肉肉!兩腿中間飄「臭雞蛋味」女孩一聞驚歪了

「生酮飲食」嚴格限制醣類攝取,要求碳水化合物攝取只能占總熱量的5%,減少醣類熱量由脂肪遞補,女星曾之喬也曾靠該減肥法在半年內成功瘦下4公斤,也讓許多減重女孩們趨之若鶩,但隨之而來的恐是各種副作用。英國有女性反映改由生酮飲食後,不只口腔嚴重飄出如臭雞蛋的腐臭味,就連兩腿間也飄出異味,讓她們感到驚恐。

不喝酒也會得脂肪肝! 專家透露「醣類」和「飲食習慣」超重要

肝臟疾病有兩種,分別是飲酒過量導致的酒精性脂肪肝,與主因為醣類攝取過量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醫界認為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惡化機率約三成左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稱為NASH。日本目前已確診為NAFLD的患者有一千萬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患者則推估有三百萬人,沒想到人數竟有這麼多。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