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蘇絢慧

蘇絢慧

緊繃感纏身!你的內在小孩要跟你說什麼?抽1張牌看「快樂指引」

作為大人,我們花許多時間關注外在世界的變化,常常忘記自己的內在世界有多麽珍貴。先跟著我們一起深吸,再深吐,用一個深呼吸開啟今日份快樂練習。從下圖 A~D,選張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看看你的內在小孩,今天想傳遞什麼樣的訊息給你?

反覆撞牆期!你可能忽略「內在小孩」 抽牌也能調節負面情緒

不論幾歲,「內在小孩」都跟隨我們一輩子,卻有許多成人長期忽略他的存在。心理師蘇絢慧提到,很多立即性的情緒反應,其實都跟童年記憶有關,如果缺乏覺察,可能會面臨「反覆的困擾」;但人們可以透過覺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她近來與插畫家施暖暖合作,設計「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透過不同玩法幫助人們調節情緒、自我探索。

失去摯親感受不真實!痛到不敢直視⋯心理師:願意說才能開始承受

沒有經歷過程,沒有訊息知道妻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突然間被告知妻子死亡,感覺起來就像是場玩笑,若不是看見身體因重擊而破裂瘀黑的遺體,任誰也難以相信一個人怎麼可能說消失就消失。但,即便看了遺體、辦了葬禮,常毅在情感上仍然無法相信妻子在生活中不復存在了,他一點也不想提起這件事,一點也不想有任何悲傷的感覺,他努力讓生活的一切維持本來的樣子⋯

簡單測驗「你是誰」找出潛意識內的自我 活出最好的自己

「人格原型」是指我們內在之中,都存在著集體潛意識所形塑的人格面貌或版本,導引我們活出某些特質、鍛鍊出某些能力,也從歷練中學習身而為人所該面對的成長課題及任務。

蘇絢慧/探討人類的排斥異己行為──厭惡與恐懼情緒的作用

排斥或排除異己最有關的情緒,莫過於:「厭惡」和「恐懼」。從這個觀點看,就能發現阻止性教育進入校園的人,多麼恐懼及厭惡「性」。

蘇絢慧/選邊站!爸媽離婚後你要跟誰? 當孩子成為角力的棋子,傷痛「代代相傳」

華人社會裡,結束一段婚姻關係,通常不是婚姻中兩個當事人的事情而已,可以扣上許多大帽子的事情。「病態離間」,是指父母一方以明示或默示的溝通、觀察或行動等方式,利用不實或不公平證據,侵蝕子女對他方的愛及信任,直接將此個人主觀認知,投射到子女身上,進而洗腦...

【普悠瑪翻覆】蘇絢慧/讓人生變調的列車-談重大事故創傷悲傷反應

普悠瑪翻車造成嚴重死傷意外,這種屬於複雜性的悲傷,是含有創傷在當中的失落事件,其適應及哀悼歷程也會顯得困難與波折。創傷性事件所導致的失落與死亡,常含有殘忍的記憶,回想,常讓受創者感受到崩潰般的情緒。容許悲傷存在、安穩陪伴、自我覺察最重要!

蘇絢慧/媽寶的誕生:父母子女間的心理遊戲

害怕孩子吃苦或無法接受孩子離巢的父母,就會以拯救和控制的行為,塑造一個永恆的「寶寶」在身邊。雖然他們口中一樣也會抱怨孩子的依賴,但其實內心下意識地順從著自己設定的心理遊戲,所以「媽寶的誕生」一定也有父母的責任和企圖...

蘇絢慧/常自責、有罪惡感的人:心中都有個受傷的孩子

你知道自己何以時常自責?又時常有罪惡感嗎?在你是小孩子的時候,斥責和怪罪總是沒少過。你就像是個眼中釘一樣,生活中的大人總是不顧你的感受,輕易的就可以把一切他們覺得不開心、不順利的事,怪罪在你頭上...

蘇絢慧/走過親密關係的陰天與晴天

時見新聞裡誰與誰又甜蜜相戀,誰與誰又黯然分手,更多的是誰和誰在「關係」裡對峙不讓,或是得過且過不再去深究當初的初衷,只要表面和諧的泡泡不會破裂。

蘇絢慧/保有赤子之心,不等於維持幼稚

你害怕長大嗎?會不會覺得,「大人的世界好複雜喔!」、「大人的世界都好現實和虛偽喔!」、「我是單純的人,我不懂大人的世界」。保有赤子之心,或讓事物的取捨變得單純,都不代表是要維持幼稚的生命狀態。療癒作家蘇絢慧諮商師來聊聊這樣的症頭……

【聊宮鬥劇】蘇絢慧/宮鬥,劇裡劇外的你

無論從《甄嬛傳》到現在的《延禧攻略》、《如懿傳》,所有的「宮鬥劇」劇情設計,總逃不過父權社會對於一個女性的蒼白設想,即便是獲得政權的女性角色,男人都是其成就霸業的踏腳石,事實上她依然需要依附愛情,才能獲得他們的保駕護航……

蘇絢慧/控制和依賴的關係,不是愛

習慣在依賴的關係中被豢養的人,進入親密關係,要如何真正經驗平等而相互尊重的愛呢?在關係中,只為了滿足自己,還是真正的要活出自己?如果在關係裡,相互都潛藏著依賴的心,忽略迴避自己所要面對的成長議題,惡化及越來越貧乏的關係,是可預期的。

蘇絢慧/「為何不愛我?」你是否錯把愛人當父母替身

「愛」是依戀的進化,不需要追求佔有,不需要以控制及脅迫,令對方屈服在關係中,愛是需要學習的。你要做的,不是執迷於尋找父母親的完美替身來填滿你的缺憾,如果繼續以受害者的角度,控訴世界不愛你,也控訴為什麼沒有人可以補償你童年所受的傷,那勢必是條不歸路。

蘇絢慧/今年父親節,找回華人文化中「隱形的爸爸」

父親的角色在幼兒逐漸進入社會化學習時期,其實佔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許多的男性或許因為過去經驗父親的形象,又或許遭受兩性性別框架的制約,更或許是家庭文化以致長期與育兒工作的疏離,無法靈活調動自己學習融入親子互動的關係中。

蘇絢慧/檢座公審幼童─你面對的是孩子人際挫折?還是你的人際陰影?

面對孩子於人際關係遭受負面對待,為人父母難免心疼及關心,但在於心疼及關心之餘,所展現出的因應與面對方式,更多是因為孩子的遭遇,所勾動自己內在的人際陰影。諮商師蘇絢慧列出三種較為不佳的對應方式。

蘇絢慧/台灣人「乖」從小教起─別忘了你有拒絕與表達的權利

台灣傳統家庭教育中,弄不清每人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父母有絕對權力決定孩子的生活與作息,孩子表達需求時,父母一個「不」換得的是服從,不然,就不是「乖孩子」!這種情形,你一定不陌生,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就在你我的身邊,甚至曾是你或我。

蘇絢慧 即時評論/兇手是教育出來的!別讓孩子以為別人是滿足慾望的工具

在我們的社會教育或是家庭教育,無論是師長或是父母,是否讓下一代以為:「滿足我個人的慾望或需求,都是別人的責任」。只要發生孩子不愉快的事、挫折的事,父母就替孩子怪外界,有很多父母也有這樣的行為取向。讓孩子對於讓他不滿意的人,產生仇視和憤怒,甚至不需處理安頓自己的挫折,就出手攻擊和報復。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