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蔡正亮

蔡正亮

麵包太香小心了!營養師點名:1種油脂超邪惡 吃多恐害心臟病

經過麵包店,剛出爐的麵包香氣四溢;夜市的牛排煎得滋滋作響,同樣是香味撲鼻,但這所謂的「邪惡香氣」讓營養師直搖頭。因為這樣的香氣就是「動物性油脂」產生,也是飽和脂肪的最大來源,之所以邪惡是因為吃下肚後會使血液的壞膽固醇升高,產生粥狀動脈硬化,是冠心病的元凶。

手搖飲喝久恐變「肝包油」 營養師:吃飽飯喝最危險

手搖飲選擇琳瑯滿目的台灣,夏天的午後來一杯更是暢快人心。但營養師提醒,各種使用「人工果糖」調製的飲品,看似不易引起血糖上升,但危險的地方在於,數年後可能逐漸形成肝包油,肝細胞長期浸潤在脂肪偏高的環境時,可能導致血管病變及扭曲,成了非酒精性的肝硬化。建議珍奶等手搖飲「空腹時最適合」,飽餐後最危險。

紙碗裝「1類食物」也有問題! 熱咖啡放半小時以上小心了

三餐靠外食解決時,你會自備餐具還是直接拿了店家提供的塑膠袋就走?營養師提醒,許多人常用的PVC塑膠袋耐熱溫度僅60°C,一旦與熱食接觸,會釋出有毒成分的氯氣,長期食用會傷害身體;但紙碗和紙盒也不純然都是紙做,內部有一層薄薄的「塑膠淋膜」,耐熱溫度約70°C,一般固體熟食尚可,但100°C的液體湯汁釋出有毒物風險就會增高。

放山土雞蛋一顆貴4塊!專家評「黃殼vs白殼」營養:純粹買心安

上次在逛農會市集時,看到一家標榜「正港放山土雞蛋」攤販,老闆說他賣的是貨真價實放山土雞下的蛋,讓雞隻到處跑,放任在山林野間,跟一般在農舍飼養的雞隻絕對不一樣。他還說他賣的蛋,蛋殼呈現黃色是含較高的葉黃素,吃了可以顧眼睛。

天天嗑芒果、胡蘿蔔!婦人手腳變黃...「胡蘿蔔素血症」作祟

過度集中且大量食用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芒果、紅蘿蔔、地瓜、南瓜……等),尤其是吃副食品的嬰幼兒,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易產生「胡蘿蔔素血症」。此症狀主要是臉部、手掌、腳掌的膚色看起來比平常黃。

「吃南瓜、紅蘿蔔」手腳掌變黃!醫曝色素沉積:不是黃疸啦!

南瓜、紅蘿蔔、地瓜、木瓜等黃色系蔬果吃太多,皮膚可能會變黃,為什麼?別擔心,這可不是黃疸!醫師說,「胡蘿蔔素血症」比較常發生在吃副食品的嬰幼兒上。

餐前吃水果會拉肚子?原因曝光!專家:選蘋果比香蕉好

坊間常聽到「水果性寒生冷,最好不要空腹吃!」然而,水果的寒性、熱性差異,真的會影響到食用時機點嗎?空腹吃水果,會產生拉肚子等不適症狀,到底是什麼原因?

手腳冰冷別吃水果?燥熱少碰堅果?專家:營養不均更慘

吃水果會讓體質更加寒冷嗎?坊間流傳的「食物溫熱表」,把西瓜、奇異果、橘子等列為寒系食物,並提醒體寒者要少吃。然而,現代營養學又叫我們要多攝取水果中的營養素,到底聽誰的才對?

不吃早餐易得膽結石!膽汁擠不出...專家曝:水煮餐也是兇手

不吃早餐會容易罹患膽結石,這是真的嗎?許多年輕人習慣晚起,直接跳過早餐不吃,除了血糖容易過低外,對於腸胃的傷害也不容小覷!營養師蔡正亮指出,除了沒吃早餐外,只要是經常性空腹、採取低熱量減肥者,也都容易造成膽結石發生率增加。

合成維他命v.s天然哪個好?「錠狀、膠囊」別傻傻吃!

什麼是「合成維他命」?顧名思義,就是透過人工及化學合成或其他加工製程(如微生物發酵、萃取或純化等),以人為特定方式被製造出來的成分,廣義上,我們都可以說這是「合成維他命」。那要怎麼分辨呢?

開夜車灌能量飲料?一天一瓶是極限!「人參配方」服藥別喝

「能量、提神飲料」有很大的共同點,就是成分都大同小異,不外乎是咖啡因、牛磺酸、各種維他命B群、瓜拉那萃取物(Guarana extract)、人參萃取物(Ginseng extract)或胺基酸等,而剩下其他的成分多半是蔗糖、砂糖、各種不同口味的香料、碳酸水及甜味劑等的食品添加物。

吃「鹼性食物」調酸性體質?營養師打臉...遵守8點放心吃!

正常情況下,人體有精密的生理系統調控著血液的酸鹼值,無論多吃「酸性食品」或「鹼性食品」,都不會影響身體的酸鹼平衡,也不會改變血液的酸鹼值。不過,尿液的酸鹼度的確會受食物或藥物影響,但影響的幅度通常很小,且是短暫、短期的變化,不會影響健康。

運動喝乳酸飲料=防乳酸堆積?營養師破解「4大迷思」別被騙啦!

運動後往往會流失大量的水份,除了補水外,電視也常鼓勵人們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更有人說補充「乳酸飲料」能化解乳酸堆積,到底架上琳琅滿目的運動飲品,一定非買不可嗎?就讓蔡正亮營養師告訴你。

蛋殼磨碎當鈣粉吃!超省錢補鈣法?專家指出3大食安疑慮

網路上常常可以見到不少影片教人自製蛋殼粉來補充鈣質,根據美國知名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指出,蛋殼有95%的成份是碳酸鈣,是良好的鈣質來源,只是這樣的做法會不會有食安風險?真的有需要靠蛋殼補鈣嗎?

補充益生菌救孩子過敏性鼻炎? 不如先著手「5點實質做法」

補充「益生菌」用以減緩或者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相關症狀,在科學文獻的蒐集上,不論是「幼童」或者「成人」,其實僅有少數的研究顯示出正面的成果。不過在這之前,想先讓大家了解,並不是所有的乳酸菌或某些廠商特定標榜的「菌種」,都能定義為「益生菌」(Probiotics)。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