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總替別人想!小心罹患「好人症候群」 專家教你自測「6大問題」

你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嗎?小心罹患「好人症候群」!臨床心理師指出,在關係界線上,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是認為「一旦我設立界限就是切斷人際關係」,實則不然,應該要做的是「有界限的善良」,建議平時可「自我檢視6大問題」,區辨哪些事與自己有關,判斷該付出到什麼程度。

疫情宅在家壓力升溫家暴增 視訊、室內運動轉移注意力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各級學校停課,許多人改為居家辦公,根據國外經驗發現,因封閉政策實施,家庭暴力的通報量也隨之增加。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指出,民眾憂心疫情影響,壓力指數驟升,建議適時覺察自己的情緒,並維持日常作息正常,可多利用視訊、電話保持適當社交。若無法舒緩壓力,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當發生或聽聞家暴事件,可立即撥打110或113保護專線。

領完年終該不該轉換工作跑道?專家教你用「需求理論」評估

年關將至,許多人開始在等待領完年終獎金後,想轉換工作跑道,連小美也不例外,只是工作難找;因此,小美尋求心理師協助生涯規劃。小美覺得自己的工作到一個瓶頸,雖然可以薪資不錯,但是工作量大,且發現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除了老是做一些瑣碎的行政工作外,也沒有晉升或加薪的機會;加上在職場中遇到一些人際相處的問題,讓小美壓力頗大,很想離職;但又卡到要找到同樣薪水的工作不易,因此猶豫不決,頗為苦擾。

臨床心理師 是腦傷後大腦神經心理復健靈魂人物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顏慧詩臨床心理師指出,「腦傷」的認知功能缺損與復健,應予以高度重視,更應儘早接受專業的神經心理衡鑑與介入,台灣目前對於腦傷個案的關懷早已開始,各類法案到納入健保的神經心理復健介入,至今仍持續擴展中。

當女人的悲哀!婆婆狂催生、身材走樣...她嘆「全都一人扛」

「你到底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都沒在計畫嗎?」電話那端來自家人焦急、催促又帶著逼迫的聲音,讓你在下了班的傍晚疲憊不堪,同時煩躁、惱怒,欲振乏力,卻又繃緊神經。

臨床心理師蔡百祥/孩子有狀況,該去哪裡評估呢?

家長在面臨到孩子有狀況時,較願意尋求協助或及早接受治療,這是時代進步的象徵。但在進入治療前,我建議最好先進行心理評估後,釐清孩子的真實狀況後,再開始正式介入。

「被同學笑GG小」不敢上學...亞斯柏格孩兒「相處3秘訣」

每次下課時間一到,只要阿良站在小便池前,就會有同學故意站在左右兩個「戰鬥位置」。或斜眼偷看,或揶揄嘲笑:「小雞雞,小雞雞。」同學的惡作劇,讓阿良心裡備受負擔。一緊張起來,又久久尿不出來。

面對新生寶寶挫敗感?新手媽媽產後憂鬱3分「增能」

年過三十的小雲,工作表現傑出,婚後一年如願懷孕生子,原本應該高興孩子的來臨,但她卻提不起勁,蒐集的育兒知識派不上用場,讓她覺得自己失敗透頂,有強烈的挫敗感,甚至不想面對寶寶,就醫之後才知道「產後憂鬱症」找上門。專家表示, 因為賀爾蒙及生活角色的變化,臨床約有一到兩成的女性會有產後憂鬱,建議可以透過三個步驟來調整心境,以及睡前的三分鐘「增能」。

白袍張景嵐!「小時候被霸凌過」燦笑成臨床心理師…網暴動掛診

「我的夢想是有一天,心理疾病不再讓人害怕」,就讀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系碩士班臨床心理組3年級的黃瓊葦陽光地介紹著臨床心理師這職業;她說,因國小時被排擠,造就她特別能體會病人心理脆弱的那一塊,同時她也下定決心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師,「包容病人,並給予他們方向」。

「教誨師」可以公然談鄭捷?臨床心理師:助人者不該犯的錯

犯下捷運隨機殺人的死刑犯鄭捷10日晚間被執行槍決,然而11日就有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與宗教人士以「教誨師」的身分,紛紛在媒體上講述曾經輔導鄭捷的過程。有專業的臨床心理師網友就在臉書上表示,「保密原則」是身為輔導師或是社工師「絕對不能犯的錯」,洩露個案企圖想要傳遞的訊息,也只是顯示「你(教誨師)跟別人沒有不一樣。」

運動、飲 食生活習慣正常穩定 憂鬱症遠離

罹患憂鬱症,不但會使情緒低落,整個人也會呈現悲觀消極,親友可多給予陪伴支持,幫助患者重建自信,患者本身也應養成喜好的休息活動,讓自己嘗試享受慢活,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從平時良好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就能幫助有效控制病情。

收驚嗎? 抹草淨符皂避邪解厄夯

小孩哭鬧不止,一般民眾會帶孩子去「收驚」。道士捻香誦經儀式完成基本上就沒問題,有家長會再額外買淨符回家,將其點燃燒成灰燼後倒入洗澡水以達驅邪氣之效。知名部落客486先生(本名:陳延昶),自小接觸道教文化,他表示學習道士一途,入門先學收驚、畫淨符,與現今用印刷出的淨符完全是不同的效果。

常思念故人 寫下心情故事可調適

1名40歲婦人,因過去丈夫在外地出差,不幸腦溢血身亡,對於前一天丈夫還在電話中和太太抱怨頭暈,隔天卻不幸過世,一直感到懊悔,導致長期情緒低落,一度還服藥自殺,幸好就醫後順利獲救。醫師提醒,思念故人在所難免,其實,可透過寫信的方式,來調適自己的情緒。

改善過動症 從攝取均衡營養做起

根據研究顯示,過動兒若能改善平時飲食習慣,挑選內容,將有助於紓緩病情;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罹患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患者會出現過動、衝動或分心等現象,屬於常見的兒童腦神經疾病。

憂鬱纏身! 恐因精緻食品吃太多

遇到挫折或壓力,難免感到憂鬱難過,但你知道嗎?有文獻指出,攝取的食物類型可能是影響憂鬱狀態的關鍵!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主要是因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就有可能造成心理或精神上的不適。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