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老大公廟

老大公廟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 壬寅鷄籠中元祭正式揭開序幕

鷄籠中元祭邁入第168年,29日中午由輪值主普的黃姓宗親會與市長林右昌等人,在老大公廟開啟龕門,宣告為期1個月壬寅年鷄籠中元祭正式揭開序幕。林右昌特別祈求老大公們庇佑基隆市運平順,市民心想事成、健康平安。

雞籠中元祭老大公廟「起燈腳」 千盞普渡公燈齊亮迎好兄弟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在28日深夜子時進行「起燈腳」儀式,市長林右昌及今年輪值主普黃姓宗親會主任委員黃丁風、立委蔡適應、議長蔡旺璉等地方仕紳到場共襄盛舉;眾人參與點燈儀式,點亮上千盞普渡公燈,正式為壬寅年鷄籠中元祭揭開序幕。

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 辛丑鷄籠中元祭正式揭開序幕

獲定第一號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傳承167年的鷄籠中元祭,今(8日)由市長林右昌和輪值主普李姓宗親會等人在開基老大公廟開啟龕門,為期1個月中元祭正式展開,今年中元祭祭典儀式,因防疫優先,採線上直播;林右昌提醒大家,市府今年制定加強、加嚴版普度指引,安心祈福同時做好防疫。

雞籠中元祭老大公廟「起燈腳」 百年傳承千盞普度公燈齊亮

基隆市開基老大公廟7日晚上舉行「起燈腳」儀式,拉開中元祭系列活動序幕,午夜12點整,上千盞的普度公燈同時亮起,傳承已167年的2021辛丑鷄籠中元祭,今年雖限縮參與人數並嚴密防疫,但百年傳承不能斷。林右昌指出,基隆率全國之先提出普度防疫指引,搭配有效管理,,透過祭典儀式祈求全台灣都平安。

百年傳承不喊卡!雞籠中元祭循防疫3原則 老大公廟8/7起燈腳

傳承至今邁入第167年的「2021辛丑雞籠中元祭」,因應防疫管制措施,將採整體縮小規模,放水燈花車不徒步遊行、不開放民眾參與的方式進行,並於開龕門、開燈放彩、施放水燈頭及關龕門等祭典科儀提供直播服務,降低群聚風險。

基隆老大公廟「起燈腳」 2020年雞籠中元祭揭開序幕

基隆三姓公及老大公廟在18日深夜子時分別進行「開龕門」及「起燈腳」儀式,市長林右昌及今年輪值主普的白、童姓宗親會理事長等地方仕紳都到場共襄盛舉,眾人先在三姓公廟開啟龕門,再趕到老大公廟參與點燈儀式,上千盞「普渡公燈」瞬間點亮,為庚子雞籠中元祭揭開序幕。

農曆七月鬼門開 林右昌祈求老大公庇佑國運昌隆

傳承164年的鷄籠中元祭,基隆市長林右昌與今年輪值主普的賴姓宗親會等人11日出席開基老大公廟龕門儀式,代表為期一個月中元祭正式揭開序幕,林右昌也祈求老大公們庇佑市民心想事成、國家國運昌隆。

鬼門關當日驚見「綣曲屍體」 男子找警重回現場查看...空的

基隆一名林姓業務在鬼門關20日晚間前往七堵區某處民宅拜訪,敲門後聽到有人喊聲「來」,他就推門而入,進去後卻沒看到半個人影。他東張西望地瞧著屋內,竟看到沙發上有一具遺體,嚇得他立刻奪門而出去報警。警方接獲通知後來到現場,發現大門是「緊鎖」狀態,便請來鎖匠開門查看,但並卻沒有發現屍體,不過內部擺設與林男陳述的一樣,就好像他真的進屋過,相當毛骨悚然。

鬼門開!基隆老大公廟「起燈腳」儀式 點亮千盞普渡燈

農曆7月1日(國曆8月2日晚間11點)是俗稱「鬼門開」的日子。基隆老大公廟都會舉行「起燈腳」的祭典儀式,廟方今晚12點整將點亮上千盞的普度公燈,象徵為好兄弟指引明路,回陽間享用供品,也替一年一度的基隆中元祭揭開序幕。

搶在明天鬼門開之前改運! 東隆宮信徒排隊「討打屁股」

屏東東隆宮一直有項傳統的打屁股改運儀式,不過有許多人搶在這今天來,原來明天就是農曆7月1日鬼門開,這項儀式依習俗要暫停,直到農曆8月才會重新開放,廟方表示,信眾的心態就是來改運,代表運勢比較低,「也怕7月讓好兄弟知道運勢不好,因此各廟宇在這時間,都會先暫停祭改一個月。」

鬼門開!基隆老大公廟「起腳燈」儀式 鬼月正式到來

14日即將進入農曆七月,也就是一般民眾口中的「鬼月」,全台各地都將以各式祭典供養好兄弟。基隆「老大公廟」也將於13日午夜舉辦「2015乙未鷄籠中元祭」活動,進行「起腳燈」儀式,象徵鬼門的正式開啟。

雞籠中元祭「開龕門」揭序幕 20日水燈之夜大遊行

延續159年的基隆「雞籠中元祭」,最受矚目的活動老大公廟「開龕門」儀式於7日農曆7月1日下午2時進行正式開啟,揭開為期1個月的中元祭序幕,除傳統祭祀活動外,今年雞籠中元祭還推出「科技風」的冷光煙火秀、水舞燈光藝術,還有俏皮可愛的中元祭「鬼怪列車」及彩繪水燈、放水燈活動。

老大公廟點腳燈、宜水燈節開光引道 全台鬼月民俗登場

8月7日正式進入俗稱的「鬼月」,台灣各地都準備好祭典,供養「出關」好兄弟,其中基隆「老大公廟」每年所舉辦的「雞籠中元祭」,於8月6日晚上11點,進行「起腳燈」的儀式,象徵鬼門正式開啟。另外,有兩百年歷史的「宜蘭水燈節」,也在即日起在宜蘭河濱公園展開,以「開光引道」普渡孤魂野鬼。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