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社會學

社會學

【口罩之亂】薛承泰/從社會學角度看口罩之亂

一場疫情其實會讓人們學到不少事情,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好時機。例如,當大家排隊買口罩時,只要人手一機,就不會太無聊。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在防疫時期發揮「隔而不離」的功能,可是仍有不足之處。

碩論文研究「屁」獲優良 教授:態度端正也能是經典

大陸近期有本碩士論文《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網友看到主題後忍不住嘲諷:「寒窗苦讀多年,終究研究了一個『屁』。」不過該作者高建偉卻憑著這本論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還被評審評價為「優秀」,教授們也指出,一本論文是否能成為經典,關鍵在於寫作者的學術態度是否端正。

科學證明「施比受更開心」 奉獻行為讓你保持強烈喜悅!

俗話說「施比受更有福」,如今科學證明施比受讓人開心的時間更長久!當受試者反覆贈送禮物給別人,而不是反覆接受禮物時,他們的快樂感要麼不會降低,就是降低速度慢許多。過去的研究指出,如果想要長期保持快樂,就得暫停一下目前正在吸收的事物,去體驗新的東西。而這次的研究顯示,即使以相同的方式重複施予相同的人,我們仍可以感受到新鮮和愉悅感。

看起來「更酷」的秘密 實驗:微笑比面無表情強多了

對許多人來說,想要看起來「酷酷的」的方法之一就是表現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嘻哈天王「肯爺」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曾說,自己拍照時都不笑,因為笑的話「看起來不那麼酷」。然而,一項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發現,微笑才是看起來更酷的秘密。學者表示,「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發現,在平面廣告中,人們微笑時比沒表情讓人覺得更酷,面無表情反而給人冷漠、不友善的感覺。」

匆忙時自私的人會更自私! 時間壓力「放大你的行為」

當你必須快速做決定時,是否會考慮到他人?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人在時間壓力下採取行動時,自私的人可能比平常更自私,而傾向於親社會(pro-social)的人反而會更利他。親社會行為是一種「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研究人員指出,當人們沒有太多時間做出決定時,往往會選擇先前在類似情況下所做的事;而當人們有更多時間思考時,比較可能違背原來的傾向,好好評估眼前的選擇。

職場上「有求必應」的好人容易被討厭? 原來是威脅到大家了

職場上有求必應、高度配合的人真的人緣比較好嗎?加拿大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這些人有時反而會招來討厭。學者表示,多數時候,我們喜歡合作者、「好人」,而當不合作的人、「壞人」得到懲罰時,我們也很高興,「但有些時候,配合的人反而會受到懲罰,人們會討厭那些真的很優秀的人,這種現象幾乎在每個文化中都會出現。」

主張「納粹大屠殺不野蠻,是文明!」91歲社會學家鮑曼過世

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Bauman,1925-2017)於9日上午過世,享耆壽91歲。曾出版《社會學動動腦》、《現代性與大屠殺》、《液態之愛》等50多本專書,幾乎是人文社會學系學生必讀,影響深遠。

2014書展/69歲朴範信 韓國永遠的青年作家

屆齡70歲的詩人李適遙與學生及17歲少女之間的慾望感情糾葛,在韓國小說《銀嬌》一書中被徹底地裸露描寫,甚至被改編為電影《蘿莉塔:情陷謬思》於2012年上映,在當時引起一陣爭議,而原著作者朴範信是韓國著名的社會學作家,擁有國寶級作家的地位,然而現年69歲的他,卻被譽為「青年作家」。

ELLE/家事分工大戰 MEN, WOMEN AND HOUSEWORK

一掃大男人主義?男人終於會做家事了!法國社會學家Christine Castelain Meunier確信我們已朝家事分工平等的方向邁進。

哈佛商業評論/職場女性大調查

商業、心理和社會學者的各種最新研究,使人得以了解婦女在職場中的集體經驗,其中有些研究,證實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假設:女性的薪酬比男性少;女性在組織高層裡的人數大幅減少;女性較有道德感。

揪團買春去:台灣男與中國女的複雜多元性關係

這篇短文就跟巷仔口的朋友簡要的分享我過去跟隨買春團所觀察到的現象,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於習以為常的性/別實踐有深化討論的空間。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