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慢性

慢性

花蓮慈院加碼發放慢性病房夜班護理獎勵 全院224同仁受惠

護理執業人力短缺,衛生福利部看見護理工作負擔重的現況,2月1日公布,預先撥付1月一般急性病床護理人員夜班獎勵,農曆年前為護理人員依夜間班別送上平均超過兩萬元的紅包。花蓮慈濟醫院感恩夜班護理同仁的付出,決議第一波未被政府列入獎勵的慢性病床夜班護理同仁,由醫院於過年前專款提撥獎勵。此項獎勵金已於2月7日下午發放,全院合計有224位護理同仁收到。

身體慢性發炎問題大!預防身心疾病 醫提供預防新觀念

焦慮症與憂鬱症都是常見身心科疾病,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表示,焦慮症或憂鬱症都與身體慢性發炎造成血清素減少有關,血清素分泌助眠褪黑激素,血清素減少也會影響睡眠,因此要預防焦慮、憂鬱、和失眠,避免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是方法之一。

50歲男狂咳3個月!「咳到失眠」 醫查1病:不容易發現

在各種病毒肆虐的季節,輕咳一聲恐怕就引來周遭注目禮。醫師指出,咳嗽除了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若時間超過3周,可能就會被歸類為慢性咳嗽。一名患者因為咳到失眠,做內視鏡後發現,是慢性鼻竇炎惹禍,經過治療後,除了咳嗽緩解,連頭痛也跟著消失了。

末期乳癌要化療嗎?2新型藥物慢性控制 免手術化療勿錯失良機

一位60歲婦人,去年在台東馬偕切片診斷為乳癌,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已有肺部及骨頭之轉移。經三個月的抑制劑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肺部的轉移病灶近乎消失不見。台東馬偕腫瘤治療科蔡承志醫師表示:在以往認為的癌症第四期所謂的末期被認為是不治之症,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有些乳癌不一定要接受化療,透過服用口服荷爾蒙以及標靶藥物就可獲得平均兩年的控制。

怕染疫不回診!慢性病患自行停藥送急救 醫:規律服藥免遺憾

70歲的陳爸爸,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遵照醫囑指示不僅規律服藥,也定期回診抽血,狀況穩定。近來看到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深怕染疫的他,不僅預防性自主在家隔離,也不敢到醫院回診拿藥,導致血壓、血糖飆高身體不適被家人送醫。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任何承恩表示,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嚴重不僅造成病況惡化還可能增加腎臟病的風險!

醫師曝春節飲食黃金守則!慢性病友必知 尤忌暴飲暴食

農曆年節將至,在歡慶享受應景美食與團聚的同時,每個人都想希望能夠健康過好年,尤其是有高風險的慢性病病友與長者。內科醫師謝明蓁表示,除了準備好慢性病定期服用的藥物之外,圍爐挑選食材與年貨也很重要,掌握訣竅才能買得安全,並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

跑步跌倒演變慢性髖部疼痛 當心是髖關節關節唇破裂!

20歲張同學在1次跑步跌倒後,右髖有隱隱作痛感覺,隨著時間推移,每次身體向前彎要穿襪穿鞋時,都會伴隨深層疼痛,在骨科及復健科治療,被當作是單純肌肉拉傷,持續治療未改善,經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林敬為門診,發現是關節唇破裂,經關節鏡修補關節唇及復健治療,張同學重新享受慢跑樂趣。

慢性腎病無聲息 定期量測血壓、腎功能、尿蛋白早發現早治療

45歲的小芳由診所檢驗出腎功能不佳,腎臟分數不到20,轉介至醫院求診;由於平常並沒有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甚至覺得自己應該屬於健康狀態,沒想到卻罹患了腎臟病,讓小芳相當不解。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的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建議有腎臟病危險因子的人,應「每年」定期量測血壓、腎功能、尿蛋白三項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慢性扁桃腺炎難根除 可以手術治療效果佳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林志勳指出,「慢性扁桃腺炎」,是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症狀通常比急性期輕微,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惟嚴重時頸淋巴腫、頸部觸痛、全身不適,想徹底根除,可以考慮以手術治療。

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 低能量震波治療有效

1名43歲鐘先生,無慢性疾病史,婚姻生活美滿,半年前與太太性行為後隔日,發現生殖器悶痛合併小便困難且輕微發燒,經泌尿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給予藥物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最近幾個月鐘先生發現若工作煩忙,稍有憋尿及熬夜,就會感到相似的症狀,經泌尿科醫師診斷為「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施以低能量震波治療有效。

因應少子高齡及多重慢性疾病 醫院社區銜接照護是趨勢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在全國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強調,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多重慢性疾病等趨勢,醫療區資源整合計畫不僅是以人為中心的多元化整合性健康照護為目標,同時垂直整合醫院與社區間的銜接照護,攜手營造更佳的醫療環境、照護品質。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易誤診像感冒像中風頭部曾創擊

台東基督教醫院腦、脊椎神經外科醫師江明哲提醒,「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這種疾病在電腦斷層檢查中,會隨著出血濃度有低、中、高等度的不同而加深了診斷上的困難;老年人一旦發生這種像是感冒、又像是中風,但是沒有陷入昏迷;加上近期如果曾發生頭部被撞擊的情形,或者有些患者還伴有表現出跟平常不一樣的行為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找出正確診斷,對症下刀。

飲食控制 可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必須依照不同階段或治療方式而有所改變,但根據調查,在台灣,占8成以上的患者落實飲食控制並未完全正確;彰化縣員榮醫院腎臟科主任熊宗枝指出,尤其慢性腎臟病易合併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更應注重飲食內容。

胸腔重症病徵多 嚴重恐呼吸窘迫

導致胸腔重症的症狀較多樣性,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咳血、胸痛等徵兆;署立胸腔病院內科醫師陶瑞明指出,因初期徵兆較不明顯,民眾應提高警覺,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自控式止痛 可減輕術後疼痛

外科手術後的傷口疼痛常造成病患的不適,署立花蓮醫院建議使用自控式止痛療法,可增進舒適感和減少併發症,並能有效達到止痛的效果。

肝硬化併發症多 應定期追蹤

彰化1名老翁,幾年前發現罹患慢性B型肝炎,且已導致肝硬化,長期接受門診追蹤,但過年期間卻出現併發症,1個月內連續吐血3次,情況相當危急;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指出,臨床上,肝硬化引起的併發症相當多,且難以透過藥物根治,因此肝硬化患者平時更應特別注意肝臟的健康,並應定期追蹤治療。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