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司改人權廖義銘

司改人權廖義銘

廖義銘/從壞人的眼光看限制出境

政府透過限制壞人出境來管理壞人,最後能夠達到的效果,就是壞人若需要出境,則絕對不在政府的眼角下出走;更不在政府的眼角下回來。透過限制人民之自由來達到政府在公共事務上的特定目標,這是傳統政治事務的常態,但這卻也是政治事務中,最為原始而粗暴的方法。

廖義銘/司改玩真的?向樂觀主義大師們致敬

當蔡總統強調司改「不會今天開完會,就船過水無痕」時,如何判斷某些特定、具體的改革措施,能使司法體制贏得民眾信賴?又如何相信各政黨立委能和司改委員們一樣,保持理性與公益思考,而將政黨利益摒棄於立法院內?

廖義銘/律師考試制度變革 高總分不代表高素質

要提高司法工作人員素質,必須仰賴法規的外控及自我的內省。最近,考選部提出律師考試修正草案,要求必須四大法學科目要高於400分,但錄取總分最低門檻設定是不具提升素質功效,應考量如何提升律師考取後自我研修精進的誘因才是。

廖義銘/法律上無商不奸?今日仇商,明日仇誰?

司法人員常會受到特定政治意識型態或輿論壓力左右,例如企業家及財團家族等,在仇商偏見下,可見部分法令及法院判決,對其行為與動機採取有罪推定。到底應如何保障其財產權,才能符合公平正義,又符合社會觀感,考驗著法律實務各界。

廖義銘/律師的公益服務,是義務還是侵權?

在司改分組會議中,法務部提議推動律師公益服務義務制度及報酬公開化,要求律師每年應撥出一定時數從事平民法律服務、義務辯護、義務訴訟、推廣法律教育等公益服務,卻可能侵犯律師的財產權,也違反《律師法》強調的律師自律自治。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