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劉仲明

劉仲明

工研院《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 創新心法大公開

工研院今(19)日舉辦《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新書發表會,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台灣生醫材料總經理廖俊仁等共同分享創新心法。

為何要創新? 儒鴻洪鎮海霸氣回「給股東更多股利」

工研院今(19)日發表《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新書,被視為是傳產創新代表的紡織股股王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到場,和大家分享創新心法,呼應書名「為什麼非要創新不可」,洪鎮海直言,「創新才能給股東更好的利潤,所以非創新不可。」

連續8年獲百大科技獎肯定 工研院創產業研發價值

科技創新實力一直是國內發展產業的重點,而扮演國內科技研發龍頭的工研院,今年連續第8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肯定,其中以奈米纖維濾膜、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 、流體驅動緊急照明、OLED表面電漿耦合增益技術等4項科技獲獎,分別在IT/電子及機械設備/材料領域中獲得肯定。

工研院42周年院慶 馬英九總統贈16字金言

工研院42週年院慶,馬英九總統今(3)日蒞臨祝賀並頒授第4屆工研院院士證章及證書給台積電董事長顧問蔣尚義、漢民微測科技執行長招允佳及儒鴻企業董事長 洪鎮海、世界先進前任董事長章青駒。

東森國際徐言:打破制度藩籬、促進產官學研合作、加速創新!

針對工研院院長劉仲明提及創新台灣技術市場之觀點,東森國際戰略發展中心執行長徐言認為,台灣在創新技術的研發實力不容小覷,但市場化的過程需要多方的努力,也因此多少受限於制度的束縛,唯有打破制度藩籬、促進產官學研之間的合作效率,才能加快創新技術的具體實踐!

專訪/中韓FTA夾殺台灣?劉仲明:要創新,別死守過去

中、韓兩國簽定FTA,外界擔憂,台灣重點產業8年後不但要面對韓國,還得接受中國「升級後」的業者挑戰。工研院長劉仲明認為,台灣如果不創新,只想死守過去的優勢產業,「其實最後是守不住的,不須要這麼做。」他提醒,創新的同時,應該思考如何將中國市場納為己用,藉此打破台灣市場規模不足的限制。

工業正要革命 劉仲明:物聯網是台灣機會,要緊緊抓住

德國在4年前拋出工業4.0概念,不料竟因此吹響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戰爭號角,隨著中國官方今年5月以「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戰,台灣也喊出「生產力4.0計畫」。這場貌似大國才玩得起的工業革命,看在工研院長劉仲明眼中,卻是台灣絕佳的舞台,他說:「這是一個很清楚的機會,一定要緊緊抓住。」

專訪/助產業轉型升級 劉仲明:再難也要一點一滴做下去

台灣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刻,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認為,國內專業技術齊全,可透過跨領域合作,建立創新平台,開發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前瞻技術。他也引述前任院長徐爵民「拚了老命也要把跨領域做好」的說法,強調無論多難做,都會一點一滴做下去。

專訪/工研院人才如何選擇性外流?劉仲明:靠創業

人才流失一直被科技業視為難以承受之痛,工研院長劉仲明卻稱「這原本就是工研院的宿命」,在他眼中,員工出走有國內、國外兩扇門,但開門、鎖門都是同一把鑰匙──創業;工研院支持員工出走創業,藉此抵抗中國高薪挖角,他說:「只要計畫夠前瞻,員工不用白手起家,可以借重工研院很多力量。」

專訪/拚創新! 劉仲明:工研院將與清、交合作新型態校園

為促進創新前瞻技術發展,工研院將深化與學術界的合作。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未來希望把工研院光復院區,規劃成「新型態校園」,讓清華、交通大學的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直接進入院區,參與前瞻技術研發計畫,盼有效提升台灣的創新創業能量,縮短學用落差。

財訊/劉仲明參悟張忠謀一句話 成光電教父

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國碩前董事長陳繼仁及現任總經理蔡禮全和達邁總經理吳聲昌等人,都曾跟著新任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一起做光化學研究,不但習得一身好技術,也受鼓舞出來創業,成為光電半導體業的佼佼者。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