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小柴昌俊,12日晚上因為衰老在東京都內醫院離世,年享94歲。他曾經成功觀測到「微中子」,並開創微中子天文學新領域,更於200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告別儀式將由家人舉行。
2020-11-13 18:29諾貝爾物理獎今年頒給研究黑洞的3名學者,其中一名得主潘羅斯啟發了電影「愛的萬物論」主角霍金投入黑洞研究;而同以觀測黑洞獲獎的根策爾和吉茲,則是互相較勁的死對頭。
2020-10-06 22:45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Nobel Prize in Physics)將於瑞典時間6日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17時45分揭曉。由於諾貝爾獎向來不會公布入圍者,因此獲獎預測成為每年例行的暖身儀式,本文也整理今年呼聲較高的學者或領域。其中,轟動全球的「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再度引發得獎人數限制的批評,已經8年沒有獲獎的量子力學領域也備受關注。
2020-10-06 11:542019年諾貝爾頒獎典禮7日展開,評委會在瑞典時間11時30分(台灣時間17時30分)宣布生醫獎。緊接今(8日)同時間將繼續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由加拿大學者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學者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Mayor Didier Quelo) 3名學者共同獲得,並可得到900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2830萬元)的豐厚獎金,其中皮布爾斯獲獎為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
2019-10-08 17:55諾貝爾得獎名單本周陸續開始揭曉,7日公布生醫獎、8日緊接為物理學獎,將於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宣布,外界預測熱門領域包括「量子物理學」、「系外行星觀測」、「凝態物理學」、「較冷門的應用科技」都是可能獲獎的領域。
2019-10-08 12:27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獎於台灣時間傍晚5點50分左右登場,由美國學者艾許金(Arthur Ashkin)、法國學者穆胡(Gerard Mourou)、加拿大學者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紀念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誕生史上第3位女性物理學獎得主。
2018-10-02 17:57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物理學獎授予美國3位科學家維斯(Rainer Weiss)、巴爾利什(Barry Barish)和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們在重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3人將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3300萬新台幣)獎金。
2017-10-03 18:09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台灣時間8日揭曉,得獎者為美國人貝吉格(Eric Betzig)、莫厄納(William E. Moerner)及德國人赫勒(Stefan W. Hell),得獎原因為開發超級解析度的螢光顯微技術。
2014-10-08 19:166日剛公布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緊接著於7日出爐,此次得獎與「光」有關!3位日本學者共獲此殊榮,任職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的教授赤崎勇與天野浩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中村修二,因為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而獲獎,更顯示出「實用」發明也能受到肯定。
2014-10-08 00:54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7日揭曉,日本3位學者赤崎勇、中村修二和天野浩共同獲獎,得獎原因是「發明有效率的藍色發光二極體,催生明亮而節省能源的白色光源」。
2014-10-07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