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年華的桃樂絲原本過著平凡無慮的生活,直到她的好友遭到殘酷地謀殺。兩年後,在媒體大肆渲染下,桃樂絲因曾出現在案發現場,成為這起命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桃樂絲的家人竭盡全力地為她辯護,然而,隨著排山倒海而來的社會壓力,家庭中出現了秘密和猜疑,在種種不利於她的證據面前,桃樂絲必須獨自面對外界的質疑,並努力為自己洗清罪嫌……
2020-10-20 08:37在「被認罪」頻傳的今日,中國大陸公安製作的筆錄,竟成杜氏兄弟被槍決的關鍵!在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陳奕廷律師(易台大)提到,台灣人民看到台諜案的第一個反應,會質疑是不是「被認罪」?張思翰律師則表示,適用傳聞證據侵害被告的對質詰問權,「應該透過法規面去完善」
2020-10-16 14:38「港版國安法」上路後,日前遭港警拘捕者案件近期陸續接受審理。據央視報導,作為國安法通過後的開庭首例,23歲的香港男子唐英傑在日前申請人身保護令失敗後,今日法官又拒絕其保釋申請,並將他的案件押後至10月6日再審。
2020-08-25 14:40性侵案被害人能否用「創傷後壓力症」,作為拒絕出庭跟被告對質的理由?由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邀請律師尤伯祥、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邱忠義,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周庭筠深度探討。
2020-07-01 07:00調查性侵案被害人的警詢筆錄,能否作為判決被告有罪的證據?或者國家必須落實被告的詰問權,要求性侵害被害人到庭跟被告對質?《行動法庭》邀請律師尤伯祥、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邱忠義,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周庭筠深度討論。
2020-07-01 07:00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來臨,大法官29日下午4點宣告《刑法》第239條通姦罪違憲,通姦罪即日起除罪,全國院檢偵審中約千名被告將可免除刑罰,法官可依法直接判決「免訴」。但千名被告還不能高興太早,仍必須負起民事責任。
2020-05-29 16:10醫療訴訟,這幾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醫病之間,原本是救人濟世的關係,但如果變成了訴訟關係,不僅,病人、醫師和醫院之間,處於高張對立的衝突面,就連公斷審理醫療糾紛的法院,也會陷入其中的對立關係,最後,醫療訴訟造成四輸的局面。最近,台大醫院整型外科醫師黃慧夫,因為十多年前任職亞東醫院期間,捲入一場醫療訴訟,打了十二年的官司,終於再審獲判無罪定讞,行動法庭就藉由這個案例,來探討醫療訴訟的問題,邀請到當事人黃慧夫醫師到現場說明整個事件過程。
2020-04-14 12:30台南市警局1名刑警發生婚外情,與小三在汽車旅館或小三住處發生5次性關係,婚外情曝光後,該偵查員被警局記過與改調制服警察,警妻得知後怒告小三破壞家庭,法官雖以小三犯5個相姦罪合併判她4個月,惟認對小三有欠公允,給緩刑2年。
2020-03-02 10:26人夫曹姓男子與莊女發生婚外情2年多,2人2018年開始多次在摩鐵及曹男車上激戰,莊女為此還曾為此墮胎。曹妻抓姦先生偷吃後給他選擇「要做被告還是證人」,曹男為求脫身,將房產過戶給妻子後選擇當證人。新北地院依相姦罪判小三莊女有期徒刑6月,得易科罰金18萬,可上訴。
2020-01-01 17:43新聞上可以看到許多案件,經年累月,官司纏訟,最後終於獲判無罪,無罪的理由,很多是被告在法庭上,無法獲得正義的審判程序,受盡冤曲。類似這種在審判程序中,法官以自己在審判前早已形成預斷,沒有按照證據法則來審判,當然是違反了無罪推定原則。究竟什麼是無罪推定?法庭上是否貫徹無罪推定?所謂的「平反」案件,是什麼原因導致?行動法庭邀請到司法院調辦事法官鄭昱仁,和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陳奕廷律師,一起到現場討論。
2019-12-31 13:00新北市一名陳姓男子帶著女網友小美(化名)一夜情後,竟被提告性侵,讓他傻眼地說當天發生2次關係,對方還說要「小力一點」。檢方偵辦時,發現女子傳訊與一般被害人不符,且無其他積極證據佐證,因此不起訴陳男。
2019-12-07 20:24本來應該由檢察官證明其可信的證人,反過來要求被告必須證明其不可信,這樣等同於是要求被告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完全顛倒了無罪推定原則下,被告不用自證無罪的基本概念。
2019-09-09 10:451名民眾名下沒有車,也沒在開車,卻收到台南市交通局裁決中心寄一張不認識車號闖紅燈催繳罰單,當事人在北部工作,委請家人幫忙向舉發的市警二分局反應,警方卻要求自行前往台南市監理站申訴,監理站聽受理後直接拿走裁決書,表示將再重新製單給真正車主,台南市議員陳怡珍痛批簡直是擾民。
2019-08-26 15:30陳水扁直言,這次問題出在華航的用人原則,用的都是某一派系,整碗端、整桌捧,肥水不落外人田,失去監督制衡,都是自己人,才會這麼大膽。
2019-08-02 12:44檢調偵辦國安私菸案出現重大進展,除華航空品處代組長黃川禎在案發首周就因涉嫌貪污罪被檢察官諭令交保外,台北地檢署昨以被告身分傳喚華航前資深副總羅雅美、前空品處副總邱彰信,以及空品處協理于堯出庭,釐清免稅菸訂購無上限的決策經過後,檢察官諭令于堯、邱彰信分別以50萬元及70萬元交保,唯獨羅雅美訊後被請回。
2019-08-02 10:40南投縣民張男與王男有債務糾紛,張男破壞王男車輛,被害人王男提告後,毆打王男致顱內出血,並恐嚇撤銷告訴,南投地院依毀損、恐嚇、傷害等罪將張男判刑7月,得易科罰金;民事部分被害人請求損害賠償,法官判決張男賠償被害人135萬餘元。全案得上訴。
2019-03-23 16:37偵查不公開,確保國家偵查犯罪得以順利進行外,還可保障訴訟關係人的名譽及隱私,以及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倘若被告遭誣告,雖然案件偵查、審判結果可能是不起訴或無罪,但已被貼上「犯罪人」標籤,遭到未審先判,其名譽損害卻難以回復。
2019-03-06 08:30司法院會同行政院最近修正「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對媒體報導偵查中的案件,作出嚴格限制並畫定採訪禁區,避免資訊不當外洩。法界人士認為,「偵查不公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被告名譽,一旦限制更嚴格,對被告的名譽權更有保障,減少民意未審先判。
2019-01-23 18:06過往檢警合作辦案,常傳出「檢大警小」的爭議,甚至也有要求司法警察當司機、送資料等行為出現,擔任過司法警察的人就說,檢警合作查案當然沒問題,但總不能一直收「空白支票」。對此,行政院政委羅秉成日前召開協調會議,討論《調度司法警察條例》修正或廢除事宜,會議也初步達成共識,未來「被告監控」部分原則都到地檢署報到,降低第一線員警負擔。
2019-01-18 13:15行政院政委羅秉成日前召開協調會議,討論《調度司法警察條例》修正或廢除事宜,據了解,會議未下定論,年後才要再議。政院人士則指出,第一次會議主要讓各單位充分表示意見,尤其內政部蒐集資料準備蠻齊全的,年後第二次會有所決議,《調度司法警察條例》會是修正還是廢除。
2019-01-18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