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束將近1個月後,美國總務署於台灣時間24日承認「拜登勝選」,並通知將準備進行權力移交,這項消息等同宣布真正的選舉結果。面對這樣的結局,中國、美國、台灣等三方關係也將成為焦點之一,如今專家表示,「中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因為拜登一上任,先著手事務一定是國內疫情與經濟」。
2020-11-24 11:31近期中國共機擾台幾乎「天天打卡」,不僅向台灣傳達不滿,更是在中美角力上發洩。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上週就表示,面對中國方面來勢洶洶,建議台灣應該準備阻止中國的入侵,尤其該阻止「灰色地帶」的行動。
2020-10-21 11:36共機近日多次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截至24日已是本月8度擾台,對此《彭博社》多角度分析,認為美國不該在搖擺不定的「支持台灣」,因為以長期來看,擺盪的台海局勢,恐怕將增加開戰風險,且也讓中美關係「折磨式」的降至冰點。
2020-06-25 10:40美艦今年已數度穿越台灣海峽。對於美艦、他國軍艦頻頻穿越台海的情形下,大陸知情人士表示,北京當局正在研擬從法律層面「定位台海」,以破解美軍艦的常態穿越台海活動。據了解,這項法案將從「對內單獨立法」、「國際推動新公約」2方面著手,最終訴求為台灣海峽「內海化」。
2019-06-06 22:44台美關係近日不斷升溫,造成大陸外交部、國台辦抨擊。對於是否有進一步向台灣施壓的計畫,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笑稱,一個中國已成為國際關係的準則,多數國家都會順應時代潮流,認同這種說法;至於「奪取」台灣邦交國的問題,真的「還需要我們去奪取嗎?」
2019-06-03 18:01美國國務院已經批准一項5億美元(約新台幣154億)的對台軍售案,內容包括繼續在亞利桑那州培訓台灣的F-16飛行員,以及提供F-16的後勤支援。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台美室主任汪曙申投書《環球時報》稱,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經濟靠大陸、安全靠美國的觀點,而且不時出現在媒體輿論當中,這種思維的形成「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現實考量」,但從大趨勢來看「將難以持久」。
2019-04-17 10:58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姐」黃瀞瑩此前在政論節目直言「統獨是假議題」,引發熱議。《中評社》刊登署名「束沐」作者的社評稱,黃瀞瑩的觀點「實際上也是柯文哲反覆提及的論述」,也就是「統獨是假議題但也是真問題」,這個觀點「的確值得認真思考辨析」,因為在必然統、必須統的結局下,何時統、如何統「才是兩岸同胞需要廣泛交流討論的議題」,反觀台獨對兩岸同胞福祉「有百害而無一利」。
2019-04-09 12:57《環球時報》年會今在北京舉行,解放軍南京軍區前副司令、中將王洪光再次撂話,痛批在中美關係可能陷入「新冷戰」的前提下,台灣會是美國最好的抓手,尤其蔡政府幾乎是配合美方,導致「台海火山即將爆發」,100小時內沒有問題。
2018-12-08 15:06中美貿易戰開打,經濟部評估,首波生效清單對台灣影響較小,後續第二波清單內容影響仍需觀察。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表示,台灣對美國出口只佔11%,對大陸出口佔40%,雖然台美的政治關係看似不錯,但美國非常現實,「貿易也要看拿什麼去換,台灣經濟上不能只抱美國大腿。」
2018-07-10 19:54兩艘美軍亞里·勃克級驅逐艦7日上午時駛入台灣海峽,被視為是美方最新一次挺台動作。有一派分析認為,美方雖然是想借此向台灣發出信號,「不要怕,不要慌」,但顯然只是象徵性的意義,而且這還透漏了這並非一個孤立現象,「背後是美國對華戰略發生了變化」。
2018-07-08 16:36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4日刊載了一篇支持台灣的評論,呼籲國際社會「不能再放任中國霸凌民主」(China can’t be allowed to bully democracies)。該報外交專欄作家博耶斯(Roger Boyes)在文中強調,「現階段,台灣擔心他們自身可能成為中美交易中被犧牲的籌碼,而這樣的擔心是正確的。」
2018-07-05 16:19蔡英文總統25日接受《法新社》專訪指稱,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民主的威脅,國際社會應該與台灣聯手制約中方的擴張主義,一同捍衛民主自由。台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對此表示,「總統這次的發言,算是兩年下來與大陸交手累積的情緒爆發,背後有兩個意涵。一是為了鞏固基本盤,二是為了拼連任。」
2018-06-29 12:36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表示,大陸目前實行的對台方針將會持續下去,主張「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台獨」的立場也不會退讓。他還強調,隨著國力增強,大陸提供的惠台措施只會更多;由於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再者美國又介入台海問題,兩岸關係難免顛頗,不過政治角力仍會緊扣一個中國原則持續下去。
2018-06-28 14:18親民黨立委李鴻鈞表示,「台獨份子想推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從蔡英文上任以來,台灣很多國際會議都沒能參加,推動正名恐怕連奧運都進不了,選手們的努力也就白費了。無法參加還談什麼正名?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他還強調,兩岸如果真的爆發戰爭,「不相信美軍會保護台灣!」
2018-06-26 18:00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今前往北京,進行首次對中訪問。北京涉外人士透露,蓬佩奧除向中方說明「川金會」成果及研商中美貿易問題,北京準備就美台關係,向蓬佩奧提出「嚴正關切」,包括派遣軍艦巡航台海、對台逐條軍售等,「美方必須要有清楚說明」。
2018-06-14 12:39《人民日報》刊登名為〈美軍艦若穿台海,蔡英文該哭還是笑?〉一文指稱,倘若美國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繼續試探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無疑會對台海穩定造成負面影響。文中並重申「台灣問題對大陸而言是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不可能用來交易的。」同時強調,中美存在太多共同利益,川普政府又是主張美國優先,台灣想靠美國撐腰的想法不切實際,「大陸仍會堅持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方針,未來還將持續出台措施推動兩岸人民融合發展,同時也不懼怕台獨勢力的挑釁。」
2018-06-06 18:58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執行主編卡齊亞尼斯(Harry J. Kazianis)16日撰文指稱,美、中如果開戰「中方必輸」。各界專家也歸咎出中方的五大敗因,包括士兵的素質不良、以黨領軍阻礙作戰決策能力、協同作戰能力不足、缺乏創新軍事技術以及實戰經驗不夠,斷言解放軍即便擁有高檔軍火,面對美軍仍是必敗無疑。
2018-02-21 17:58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羅夫海德(Gary Roughead)表示,解放軍的戰力呈現飛躍式成長,即使美國承諾協防,台灣仍須建構自我防衛的能力,以便增強美國與盟邦在台海地區的協防力量,建議投資新科技領域並與美、日軍事整合。
2018-02-02 13:56美國台海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2018年台海形勢最大的變數在於「蔡英文的政策」,因為蔡英文目前在台灣面臨相當大的壓力,民調支持度低,但是不太可能會因為受挫而做出被北京視為具有挑釁的事。她也提到,若美艦訪台,北京不會懲罰華府,而是會懲罰台北,所以川普也是台海的變數之一。
2018-01-27 14:05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陳崇岳,昨日獲邀參訪法國消防官高等學院(The French Academy for Fire, Rescue and Civil Protection Officers),雙方談妥合作事宜更簽署議定書,法方還在現場高掛青天白日旗。國內有媒體指稱,高規待遇象徵台灣再次突破外交困境,引發《人民日報》反諷「綠媒又再自嗨了?」
2018-01-17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