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2021-01-18 08:00「還沒洗腎前,大家都跟我說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少吃,現在看到食物都不太想吃。洗完腎回家都覺得好累,沒什麼精神,更沒胃口。」不少洗腎患者在開始洗腎後,常抱怨精神不好,體力變差,吃東西也沒胃口,像上述這樣逐漸變瘦,愈來愈沒力的患者其實不在少數。
2021-01-12 09:02北市內湖「文德商圈」享有雙捷運站、商街、夜市及碧湖美景等機能,且步行可抵達內科、瑞光路電視台媒體總部,周邊中古電梯3房、最低總價1500萬,吸引科技、電子、媒體就業族築巢。
2021-01-04 10:48陳先生剛滿40歲,卻發現自己的體重在一個月內減輕了5公斤。這段時間裡陳先生不但沒有刻意節食,反而吃的更多、喝的更多、也尿的更多。太太覺得不對勁,好說歹說地把陳先生帶去醫院檢查,一驗血糖,不得了,血糖值竟然超過了400mg/dL,糖化血色素數值也高達14%。
2021-01-04 09:24三十多歲的李先生因持續腹瀉,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過去因治療選項有限,加上他也未規律接受治療,僅在症狀嚴重時服用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水腫、胃痛等副作用,讓他相當苦惱。尤其當工作忙碌、壓力大時,更會反覆拉肚子,甚至解出血便,也因為頻繁跑廁所嚴重影響工作。
2020-12-28 08:0020幾歲的陳先生長期腹痛腹瀉,剛開始以為腸躁症作祟,只能無奈自嘲是廁所常客,直到最近合併全身關節疼痛症狀,他才驚覺身體狀況不對,先後腸胃科及骨科就診,仍找不出原因,直到赴臺安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直腸及結腸已經發炎潰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2020-12-25 08:00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時,可能於體內形成尿酸結晶,這些細細長長的尿酸結晶容易累積在關節腔內,導致關節發炎而紅、腫、熱、痛,就是大家熟悉的「痛風」。
2020-12-24 08:57健康的膀胱不存在空氣、殘渣及細菌,排尿出現空氣聲是重要警訊,當腸道持續發炎,可能與周邊器官形成瘻管,導致排廢路徑錯亂。
2020-12-23 08:55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之外,若能攝取到足夠豐富的營養,可讓患者更有體力。
2020-12-15 08:00餐前血糖跟餐後血糖都相當的重要,我們一整天的血糖包括了餐前、餐後血糖,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餐前血糖反映的是糖友們,維持胰島素基礎水平的能力,餐後血糖反映的是糖友進食之後,胰島素當下分泌的的能力。餐前血糖跟餐後血糖如果都能夠達到理想的控制範圍,才能夠延緩未來產生併發症的機率。
2020-12-10 08:00腸腸出狀況,治療不輕忽!緊張、壓力大容易拉肚子,腹脹、腹瀉、便祕或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礙於多種腸胃道疾病都可能合併上述症狀,容易被混淆,究竟是單純的腸躁症,還是隱藏著更麻煩的問題?
2020-12-06 08:00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是「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早上起床時關節會僵硬超過一個小時。麻煩的是,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發炎的關節將會漸漸變形、失去功能。
2020-12-04 08:00「今天早上我的背又痛到不行!」小陳發出簡訊:「可能要請假…」 「你年紀輕輕,怎麼這麼容易腰痠背痛?」友人迅速回覆。 「可能是之前車禍傷到吧。」小陳寫著:「我本來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偏偏每次都是起床的時候最痛。」 「聽起來怪怪的…」友人傳了張沉思的貼圖,接著回覆:「趕快去看醫生吧!」
2020-12-03 08:00持續腹瀉會導致體重減輕、血便、發燒,如直腸、結腸黏膜進展到嚴重發炎、潰爛,持續發炎腫脹甚至會併發毒性巨結腸症,如不進行手術,恐惡化成腸穿孔或破裂,形成腹膜炎而危及性命。
2020-12-02 08:00關節疼痛是相當尋常的狀況,大多數患者會選擇向骨科醫師求助,然而有些關節疼痛非比尋常,症狀可能持續幾個月,經過休息也無法改善。甚至,在追蹤一段時間後,還可能漸漸出現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
2020-12-02 08:00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以控制腸道發炎及達到腸道黏膜癒合理想目標,現有藥物選擇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等,根據患者疾病狀況,給予治療方式。
2020-11-26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