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企逾3成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 2026或進入新一輪「淘汰賽」

▲▼大陸山東汽車製造工廠,電動車,生產線,工人,製造。(圖/CFP)

▲大陸電動車市預計將進入盤整階段。(圖/CFP,下同)

文/香港01

英國媒體近日報導,根據中國上市車企截至2024年底的財務數據,有超過三分之一車企的流動負債已超過流動資產,顯示出嚴重的營運資金壓力。其中,以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的赤字最為嚴重。對於英國媒體的置評請求,比亞迪方面則是拒絕回應。

▲新能源車,電動車,車市。(圖/CFP)

報導指出,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的營運資金赤字達1255億元(人民幣,下同),其次為吉利、蔚來、賽力斯、北汽與江淮汽車,這五家公司合計的營運資金赤字則達1780億元。

中信證券汽車產業分析師Yin Xinchi表示,淨流動資產下跌說明現金消耗速度加快,當淨流動資產一直下降,流動性風險加大。同時,根據目前趨勢判斷,2026年中國汽車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淘汰階段,「在過程中有公司將因流動性危機而倒閉。」

報導稱,2025年第一季中國車企的平均利潤率為3.9%,比去(2024)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然而,比亞迪在該季度的利潤情況有所改善。

▲大陸電動車出口。(圖/CFP)

隨著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所謂「內捲」現象再度引起關注。中國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上(5)月受訪時警告,一些車企為追求市值與股價,已對產業安全造成威脅,「現在汽車產業裡邊的『恆大』已經出現,只不過沒爆而已」。

近期主導多輪降價促銷的比亞迪也被業界暗指為汽車版「恆大」。其他車企為跟進比亞迪策略紛紛調降售價,導致產業進一步承壓。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近日要求整頓車企內捲行為,多家車廠其後承諾將應收帳款的付款週期縮短至60天內,以緩解供應商資金壓力,穩定產業鏈上下游。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07/16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79 2 4387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