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D4AD國際提升邁向零傷亡日」工作坊與會者前往紙教堂,在日本311地震發生的時間點(日本時間14點46分)進行默哀儀式。(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日前與日本關西大學合作舉辦「2025台灣IAD4AD國際提升邁向零傷亡日工作坊」,希望提高對災害死亡和失蹤人員的認識,並促進防災社群的交流與合作。
暨大說明,「國際提升邁向零傷亡日」是在2023年3月13日,由前聯合國秘書長減少災害風險問題特別代表水鳥真美在日本大阪發起,其核心目標是透過有效的防災教育、政策制定與社會動員,避免死亡與傷害、提升社會的整體韌性;該全球性活動今年度邁向第三年,已有20個國家響應40多個倡議行動,行動主題為「DO ONE THING」,亦即任一簡單又能降低死亡率的行動都可以執行,也是本次工作坊背景起源,由暨大學科技學院、水沙連學院及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共同響應。
受邀來台的關西大學教授城下英行教授提到,IAD4AD的三個主要目的是:提高對間接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傷者的認知,並認可被拯救生命的價值;強調記錄和報告災害死亡的「原因和情況」的重要性;推廣「災害死亡是可避免的」這一口號,鼓勵更多人參與防災行動,而活動中提及「迴避可能的死亡」,即指透過預防、治療和良好的治理措施來避免過早的死亡。
暨大科技學院院長陳皆儒也提到,本次活動規劃邀請不同對防災投入的夥伴,也讓彼此能理解操作的事,水沙連學院暨人社中心院長江大樹在結語時,也強調學術界在推動政策與實踐中的關鍵角色;其他討論方面,包括助理教授林怡資對經驗傳承與世代交替的防災傳播,提到防災文化性格與看見就有改變的可能,以及初鄉國小校長張東盟的「學校的防災教育」、世界展望會資深專員鄭宗訓的「世界展望會的防災工作」及慈濟志工師兄呂學正的「慈濟的防災工作」。
此次工作坊吸引來自不同單位的參與者,包括暨南大學的師生、志工隊、埔里鎮公所及多個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共同為提升台灣的防災能力而努力;參與者表示,這樣的交流平台對於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合作至關重要,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