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將訂定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安全指引。(示意圖/記者張慶輝攝)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為提升行車安全,交通部公路局擬訂定隔熱紙安全指引,其中計程車前擋風玻璃和前側窗透光率擬訂定70%以上、後側窗35%以上,一般汽車前方擋風玻璃透光率70%、前側窗擬建議35%或70%以上,後側窗35%或不訂定標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則呼籲前側窗透光率應至少70%以上,後方窗應依據科學研究制定標準。
公路局昨邀集各單位及路權團體參與「研商推動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過率安全指引會議」,初步規劃,指引建議一般汽車前方擋風玻璃透光率為70%,前方兩側窗透光率35%或70%,後方兩側窗和後方擋風玻璃35%或不予訂定標準;計程車則規劃前方擋風玻璃和前側窗透光率70%、後側窗透光率35%。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隔熱紙的性能主要取決於紅外線阻隔率、紫外線阻隔率及可見光透光率等指標,而透光率並不等同於隔熱率。多篇國際權威研究顯示,強調前擋風玻璃與前側窗的透光率應維持至少70%以上,這對所有道路使用者至關重要。至於後側窗與後擋風玻璃的透光率,應依據科學研究制定標準,以確保兒童、婦女及執法人員的安全,同時兼顧車內隱私需求。
促進會指出,低透光率車窗可能導致駕駛無法清楚辨識行人,即使行人穿著亮色衣物,仍會在駕駛視線中顯得黯淡,降低識別度,進而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此外,若違規車輛在人行道上倒車,而後擋風玻璃透光率過低,駕駛將難以察覺車後兒童,進一步提高碰撞風險。根據促進會實驗證明,即便行人穿著亮色衣物,透過低透光率隔熱紙仍顯得極為昏暗,影響駕駛判斷。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昨會議所討論的指引雖無法律約束力,但這是50年來首次正式研議透光率標準的重要進展。促進會支持短期內先行推動參考指引,並呼籲公路局將前側窗透光率標準訂為至少70%以上,而非目前建議的35%,後擋風玻璃及後側窗則應依據科學研究制定標準,才能保護兒少和婦女。
此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建議,公路局應於3個月內將相關知識納入道路安全講習、駕訓課程及考照題庫,以提升駕駛認知,並呼籲各單位應以科學與客觀事實為基礎,理性討論政策,避免因片面質疑而延宕安全進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