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推理出哪吒原著的4794條人物關係。(圖/翻攝自澎湃新聞,下同)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 2》爆紅,有陸媒就嘗試將近60萬字的《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灌給DeepSeek R1模型,五個小時後,它計算並繪製出了一張包含1126個節點、4794條關係線的封神宇宙人物關係網。這意味著,DeepSeek在處理複雜的關係、邏輯上很具潛力。
《澎湃新聞》利用DeepSeek 推理人物關係,並將工作流程主要分成兩步驟。第一,使用開源模型對封神演義原著文本進行向量化。簡單來說,人工智慧大模型的核心,是將文字、圖片在內所有形式的資訊,處理成數據。
而文本向量化,簡而言之是把文字變化成數字,讓大模型能更高效地對文本展開分析、檢索、推理等,有效降低幻覺問題的出現 。
▼DeepSeek提示詞截圖。
第二,DeepSeek對60萬字消化完畢之後,在它大模型本有的智慧基礎上,建立了對封神原著的理解,就好像擁有了一個封神知識庫。如此一來,DeepSeek在推理人物關係時就有了依據。
比如,在講到李靖發現哪吒的行宮時,DeepSeek在閱讀原文後會先理解故事情節,再根據人物的互動方式去建立人物之間可能的關係。
因為DeepSeek讀得夠細,還會識別出同一組人物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關係。比如李靖和哪吒開始是父子關係,在李靖被哪吒追殺時會變成敵對關係。DeepSeek在判斷哪吒和李靖的敵對關係時,參考的文本也非常有代表性:「哪吒只氣得面如火發,恨不得吞了李靖才好。」
▼DeepSeek思考過程截圖。
在《封神演義》原著的人物關係提取過程中,《澎湃新聞》還對比了ChatGPT 4o和DeepSeek R1的效果,DeepSeek R1所發現的節點和關係數量更多,重複也更少。
在有原著參考的情況下,DeepSeek還能回答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比如提問「根據《封神演義》書本原著,哪吒與李靖的關係塑造方式,反映出《封神演義》什麼樣的精神主旨?」
DeepSeek回答,「哪吒與李靖的衝突本質是:1、天命意志與世俗倫理的碰撞;2、個人修行與宗法制度的調和;3、因果業力與封神使命的交織。這三點共同構成《封神演義》『以劫證道,替天封神』的核心主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