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岳/習會馬採高規格接待 為台海和平交流立里程碑

2024年04月15日 11:26

▲ 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會面。(圖/記者蔡儀潔攝)

 ●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相隔九年,馬前總統與習近平於4月10日在北京舉行「馬習二會」,雖然馬前總統已經無任何黨政職務,所帶領成員主要以青年學生為主,而非黨政企業要員,但北京仍以超高規格的接待,並透過「馬習二會」釋放出新的對台政策,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亦殊值關注。

首先,在接待規格方式上,雖然馬英九既非總統,也非國民黨的主席,但是習近平卻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以高規格名義會見。「東大廳」係屬於中樞層級的,也是中國國家主席與外國元首會談常用的場地,習近平與美國歷任總統的會見,及與拜登的視訊通話,也在「東大廳」舉行。它與「台灣廳」和「福建廳」等卅多個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議事廳層級規格不同。習近平過去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朱立倫及洪秀柱等台灣政要,都選在「福建廳」的規格。此外,在會面座位安排是採取「正式會談」長桌形式,而不是禮儀性的「半圓沙發接見」方式。以往北京只有國、共政黨主席正式會談才採取長桌形式的「正式會談」,一般都採取禮儀性的「半圓沙發接見」方式。此次,馬英九所率領的20位青年學生一起參加會見與座談,也創下台灣學生與中共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見面與對話的紀錄。

▲ 習近平此次在會見馬英九的「東大廳」屬於中樞層級的,也是中國國家主席與外國元首會談常用的場地。圖為東大廳內的《幽燕金秋圖》。(圖/翻攝微博)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其次,會見的時機挑選上,在美、中拜習通話高層密切溝通之際,此次,習的講話自然也考量到賴清德即將在520上台之後的兩岸關係。此外,在美國的《台灣關係法》頒布45周年之際,習近平在「習馬二會」中也強調的「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在時機考量上,也有其針對性。

再則,北京需要搭建「馬習會」此一重要平台,藉以宣示新的對台政策。自2016年11月1日當時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北京舉行「洪習會」後,習就未曾與國民黨主席舉行正式會晤。自2018年7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連習會」後,習即未再與台灣人士有任何會見。在連戰之後,北京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重要人物作為平台,藉此可對大陸內部有交代,對台政策卓有成效,並弱化武統聲音。對外也可向國際社會宣誓,兩岸是屬於中國人內部事務,不容外力介入跟干預。對台也表明北京會具體展現軟、硬兩手都抓的區隔對待政策。從「馬習二會」當晚中央台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報導,4月11日《人民日報》以頭版報導,12日也在頭版發表「為兩岸關係指引正確方向」文章,13日更是在頭版發表題為「把握兩岸關係大局,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高規格「評論員文章」強調,習會見馬的講話是「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2018年「連習會」後,習近平即未再與台灣人士有任何會見。(圖/記者曾俊豪)

最後,由於當前有四道安全閥:一是美中關係維持良好溝通管道與互訪;二是美台關係也維持良好互動;三是兩岸關係也因為馬英九訪陸而讓北京減壓;四是台灣內部也因立法院朝小野大有效制衡。都促使台海的風險在520前後應屬可控。

「馬習二會」雖對兩岸外交競逐與談判不會有影響,但對於台海的和平與交流將會有重要意義。習近平說「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相信對今後兩岸的人員進一步雙向交流(包括陸客與陸生來台)應會有後續效益顯現。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