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學攜手產官學 助智慧農業成果更豐碩

2023年12月5日 10:00

▲▼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學攜手助智慧農業成果更豐碩。(圖/記者林璟倩攝)

▲中華電信近年來投入發展智慧農業,致力於協助改善農業場域網路環境與導入物聯網解決方案,以科技力量幫助農業升級。(圖/記者周宸亘攝,下同)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農業是很多國家發展的根本基礎,隨著工業化與都市化發展,從事農業的勞動人口也大幅移轉至工商業中,因此引發農業缺工問題。許多學者透過智慧農業技術,結合AI與數位分析輔助,不僅能解決人力問題,也有助於提升農產品質與增進農業發展。

中華電信近年來投入發展智慧農業,致力於協助改善農業場域網路環境與導入物聯網解決方案,以科技力量幫助農業升級。透過田間感測器、NB-IoT 行動物聯網等應用服務建置,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讓農民透過雲端平台就可以隨時隨地瞭解農作物生長狀況、土壤溫濕度、CO2 與氣候變化等重要環境參數,目前已擴散至北中南15個縣市,更涵蓋了花卉類、瓜果類及葉菜類等多達26種智慧化農作物場域,除了協助業主減少管理時間及人力成本,更加提升農作物收成率、降低用藥及施肥成本。

針對智慧農業應用的投入,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世芳老師及其帶領之研究團隊也付出很大心力。「我們發展智慧農業系統的目標,就是希望透過科技協助農民減輕勞務負擔,並將其經驗轉化成決策系統,提供更便利的管理方式。」陳世芳老師說明,「智慧系統運作的關鍵之一,是其中扮演資料匯整樞紐的平台,如:臺灣大學與安立琦科技所開發的智慧生物感測共通平台(Intelligent Biosensing Platform, IBP),能同步接收農作物生長及影像數據,提供各研究團隊或業者便利監測及記錄場域狀況,經數據匯整及關鍵指標分析後,即可傳送相關資訊或警示給農民,提醒其安排田間作業,或對異常狀況採取措施,以保障品質及產量。」

▲▼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學攜手助智慧農業成果更豐碩。(圖/記者林璟倩攝)

▲針對智慧農業應用的投入,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世芳老師及其帶領之研究團隊也付出很大心力。

智慧農業的核心價值之一,是農業資料共享研究,陳世芳老師指出,許多研究計畫會與其他單位合作,但使用的智慧平台卻不盡相同,這時就必須訂立相同的數位資料標準,讓彼此的研究資料能跨平台交流,創造出更大的研究成果。若農業感測器開發商及智慧農業資訊服務相關業者均能遵循此標準進行資料交換,將可實踐資料流通與數據活用,更有助於發展多元化智慧農業整合應用服務。

中華電信為協助農業部推動農業物聯網資料格式標準化政策,於2021~2023年協助農業部,共同制定「智慧農業感測資料格式標準與測試規範」,歷經一年通過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TAICS)標準制定流程審議,並於今年4月27日正式發布為產業標準,作為農業資服業者分享數據之重要參考,期望未來能運用大數據加速國內農業升級及產業轉型。

▲▼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學攜手助智慧農業成果更豐碩。(圖/記者林璟倩攝)

▲中華電信業務管理處副總經理林文智認為隔行如隔山,中華電信的專業是資通訊,而農業領域就需要仰賴其他專家分享。

「不同智慧農業系統需要的資料內容差異很大,如溫濕度、密度、監控圖片等,因此我們中華電信協助推動資料標準化時,必須要通盤考量、了解農業專業的目標,同時結合自身的數位科技專業,才能整合其他系統、發揮智慧農業100%功能。」中華電信業務管理處副總經理林文智說明:「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中華電信的專業是資通訊,而農業領域就需要仰賴其他專家分享,像是臺大的IBP平台與農業學者們,我們負責傾聽、理解,並溝通不同智慧平台交流時要採用哪一種語言跟技術,才有辦法讓平台真正發揮智慧農業的功效。」。以陳世芳老師及團隊研究的設施蘆筍生長管理為例,應用所開發之無人巡檢載具內的攝影機來捕捉影像,經由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辨識後分析蘆筍生長狀況,便可及時安排後續作業。未來,這些資料若透過統一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標準,提升資料透通性,將可加速更多創新應用服務、造福更多農民。

「無論是想要加入相關平台或取得這些農業資料的業者,中華電信可以扮演媒合的角色協助聯繫農業機關與學術單位;若是需要建立智慧平台或有資通訊領域的諮詢,中華電信也都期待與各方的合作契機。」林文智副總認為,彼此多方交流,也能讓很多事情變得更美好,就如同智慧農業匯聚產官學的努力,將引領台灣農業邁向美好且永續的新篇章。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