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第一人認「盛極而衰」 總太地產創辦人:房子是拿來住的

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已經退休6年的總太地產創辦人、集團主席以及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的吳錫坤,在總太地產更名為富華創新後首次接受《ETtoday》獨家專訪表示:「房市情況盛極而衰、太極陰陽是必然。」暢談改名始末。

2023年6月總太地產(3056)招開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才創下2022年合併營收達86.98億元,稅後純益22.09億元,EPS 9.81元的佳績時,當時總太地產宣布,因應業務發展需求,總太地產將更名為「富華創新」,引發不小風波。

《地產詹哥老實說》EP172/選前VS.選後買房最佳時機點 巴菲特理論這樣看

▲▼富華創新創辦人、總太地產、吳錫坤             。(圖/記者陳筱惠攝)

▲總太地產創辦人、集團主席以及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的吳錫坤,接受《ETtoday》獨家專訪,暢談改名始末。(圖/記者陳筱惠攝)

不少人猜測,深耕中台灣以營建起家的總太不看好房市、也有人推測此舉是為了二代接班佈局,身為總太地產創辦人、集團主席以及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的吳錫坤,接受《ETtoday》獨家專訪,暢談改名始末。

▲▼總太地產,股東會,更名,富華創新,董事長劉偉如,創辦人吳錫坤,             。(圖/記者陳筱惠攝)

▲吳錫坤認為,總太的招牌大但包袱也多,要轉型得從名字開始。(圖/記者陳筱惠攝)

吳錫坤於1992年成立「總太廣告」、代銷出生的他,在1994年轉型為建設公司,在2006年透過入主電子通路股「駿億電子」完成借殼上市,後改掛營建業並順利更名為「總太地產」,2023年「總太地產」更名「富華創新」。

吳錫坤說:「改名其實是很多原因,我想房地產在台灣售政策的影響是最大的,不可諱言,房子是用來住的,但過去二十年台灣的房地產跟很多國家一樣,都被很多人拿來當理財的商品,價格越炒越高。」

「雖然我是業內的,但是我總覺得社會正義的角度看也不是好事,難得政府在引導房市下降,量其實也夠了,所以這家公司以後不要只做建築開發,應該要往其他路徑去嘗試看看。」

對於台灣經濟火車頭是房地產,吳錫坤說:「在台灣我不認同,台灣是以外貿為主,台灣的房地產每一次的興衰,要起來之前一定是,經濟成長2年以上房地產才會起來,但目前情況是盛極而衰、太極陰陽是必然。」

因此,才將總太地產轉型更名為富華創新,吳錫坤表示:「總太的招牌大,但包袱也多,會讓人認為就是營建業,但實際上現在轉過身也仍用營造為主,明年再成立裝潢、裝修公司。也就是說,這個控股我們先把我們會的我們懂的,營建業相關的先落實子公司化,進而創立新研究團隊,包含數位新經濟,另外一個是能源的研究。」

▲▼ 北屯,總太2020,廍子,台中,房市。(圖/記者陳筱惠攝)

▲富華創新(總太地產)過去幾年在北屯廍子推出逼近7000戶的個案。(圖/記者陳筱惠攝)

談到居住正義的問題,總太過去幾年在北屯廍子推出逼近7000戶的個案,包含「總太明日」、「總太青境」、「總太2020」、「共好MELODY」及「總太聚作」、「心之所向」等。

吳錫坤也不諱言:「當初因為標地標得便宜,才能推出這些首購族買得起的產品。我相信這塊地如果是別的公司標走,價位沒有30(萬元)也要28、29(萬元),這對對年輕人來說一坪差5萬元,30坪就差150萬元,150萬元要存多久,要多還5年耶。」

「我講究的是滿足點,我對推案的滿足點夠了,所以公司很少去賺高價,寧可維持一個價格,社會大眾覺得CP值高,我們利潤可以對股東交代就好,所以我不一定要用市價去賺到滿缽滿盆,房地產賺個一兩個案子一輩子夠用了,滿足了就好。」吳錫坤說。

對照如今富華創新推案佈局朝向水湳經貿園區,區段價位儼然非首購族可負擔的,對此吳錫坤說:「房地產未來一定會走向小眾化,分類分得很清楚,高價位會一直上去,剛需會隨著經濟上下會有起落。」

▲▼台中,水湳,總太地產,國賓影城,推案,股價,地景藝術             。(圖/記者陳筱惠攝)

▲富華創新(總太地產)未來重壓水湳經貿園區。(圖/記者陳筱惠攝)

對於推案滿足點,吳錫坤表示:「我們100%子公司營造廠,已經投標社會住宅,更直接的幫忙政府找不到工的問題,趕快落實社會住宅政策,我想比自己做建設開發更有意義,我投入這行業最原本的初衷,我就是要蓋好房子給年輕人。」他也認為自己「有守住」對自己的承諾。

對於水湳的佈局3塊地,除已經進場的「之序」推出中坪數產品,其他2塊地1塊規劃精品飯店(自己經營)加上1棟小坪數住宅,另1塊則是回到豪宅市場推出大坪數產品。

對於富華創新的未來,吳錫坤飽受子弟兵接班、更名等種種外界質疑,他說:「其實沒有壓力,我們已經幫年輕人服務10幾年了,現在回頭一手服務高端市場,一手(意指蓋社宅)繼續扶持年輕人購屋。」

《地產詹哥老實說》EP172/選前VS.選後買房最佳時機點 巴菲特理論這樣看

關鍵字:台中總太地產主席富華創新創辦人吳錫坤房市首購族更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屋主請求「先簽約、半年後交屋」 房仲:當心期間房價有變化

鄉民買房,碰上屋主希望先簽約,但延後半年交屋,因為對方持有不到6年,想有400萬元房地合一稅的免稅額度。信義房屋專家提醒,實務上確實可能遇到這種狀況,但若過程中房價出現大漲、大跌,可能出現毀約現象,民眾仍要多加評估。

9分鐘前

何世昌/房價上漲「縮小貧富差距」 股市卻成擴大幫凶

歐洲研究指出,房價上漲竟有縮小貧富差距之效,而股市上漲卻使貧富差距擴大。探究背後原因,除了多數人普遍擁有房產、房地產沒有內線,房市與股市都可依循「八二法則」,但房市為8成賺錢,股市卻是8成賠錢。

1小時前

七都大樓房價指數漲勢再起 新竹年漲近18%居冠

台灣整體房市加溫中,據Q1「政大永慶七都大樓房價指數」和「政大永慶雙北公寓房價指數」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Q1七都大樓房價明顯看漲勢,桃園、新竹、台中、高雄年漲幅皆超過1成。其中,新竹縣市房價更是以年漲17.8%居七都之冠。

2小時前

北市「猛鬼大樓」41年奪30命! 專家建議拆前這樣做

北市西寧國宅、西寧大樓,自1981年建成以來已經發生30起命案,被網路視為知名「猛鬼大樓」。不過北市府預計將在2026年拆除,但民俗專家廖大乙透露,該地過去造成多人死亡,難免聚集穢氣,建議若要讓工程順利,可以多做幾件事情。

5小時前

台灣戶均人口「2.52人」再創歷史新低 小宅成房市主力產品

據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全國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94人,之後家戶人口持續下滑,並在2009年跌破每戶平均3人關卡;截至2024年4月底,全國平均每戶人口更寫下2.52人的新低紀錄。而在主要六都中,又以台北市2.35人最少、台中市2.67人最多。

11小時前

瞄準軌道經濟 台南高鐵特區3案總銷175億蓄勢待發

台南受南科效應影響,房市買氣火熱。台南高鐵特區擁有軌道經濟優勢,相較台南市中心動輒4~5字頭房價,加上未來還有不少建設利多,近期成為民眾購屋熱區,下半年有3大指標預售案蓄勢待發,總銷達175億元。

17小時前

13期土地公加碼4.6億搶地 在地曝:現買囤著等

號稱台中「秒殺建商」的惠宇營建機構過去以自然人與法人名義,重金砸向13期重劃區土地,目前已知惠宇營建機構在13期就手握至少6000坪土地,過去集中大慶段、楓溪段,近期再傳出逐步往北,再砸下約4.6億元出手搶下昌明段角地。

18小時前

知名女網紅「猛鬼大樓」輕生!最陰國宅奪30人命 警坐鎮難壓邪氣

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的「西寧國宅」鄰近西門町商圈,附近生活機能完善、交通便利,然而兇殺與輕生事件頻傳,自1981年建成以來,至少傳出30起命案,讓這處國宅成為網路上知名的「猛鬼大樓」。不少靈異題材的影視作品、綜藝節目都曾在此取景。不過最近傳出台北市政府因西寧國宅建築結構老舊,補強效益不佳為由,決定將該國宅拆除,「猛鬼大樓」的傳說,或許也將就此告一段落。

19小時前

最近1F「租給水果行」 早上5點忙到凌晨1點!2F住戶崩潰

好不容易買房,被噪音干擾絕對讓人超崩潰。就有網友買了二樓戶,一樓店面最近租給水果行,沒想到卻成了惡夢,幾乎從早上5點就開始吵,一路吵到晚上11點,甚至到凌晨1點,一家人都被吵得睡不好。對此,信義房屋專家坦言,住商混合大樓的二樓戶難免遇到這種狀況,給出2招建議供參考。

20小時前

中壢新站新地標!The Nexus新識界工商總部 創造雙贏幸福職場

近年受疫情影響、台商資金回流,商用不動產市場在企業擴產、擴編的需求下交易量持續攀升,其中,「廠辦」更是商用不動產中最熱門的產品。

21小時前

東森房屋 精選好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