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 「絕日禁行房」做1次恐折壽3年

2023年08月8日 08:03

性侵,撿屍,強暴,迷姦(圖/記者黃克翔攝)

▲立秋前一日禁行房。(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今天(8日)是24節氣的「立秋」,適逢父親節。民俗專家柯柏成提醒,立秋前一日為「絕日」,夫妻不能行房,有說法「一次要折三年壽命」。

柯柏成在臉書說,今年立秋節氣在農曆6月22日凌晨2點22分41秒交節氣,立秋是24節氣中的一個重要時刻,標誌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在古代,人們將立秋分為「公秋」和「母秋」兩種不同性質,公秋意味立秋後天氣會逐漸涼爽,而母秋則指立秋後天氣依然悶熱,這種公母之分的說法也充滿神秘和趣味。

柯柏成指出,立秋交接的時間點通常以當天中午12點為分界線,如果交接的時間落在0點至12點的為「早立秋」,在12點至24點的為「晚立秋」,早立秋就被稱為公立秋,晚立秋就是母立秋。

柯柏成表示,農諺「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公秋爽,母秋凶」,亦即早立秋到了秋天就涼快,如果是晚立秋天氣還是會繼續熱下去,這都是農業時代對於天候的觀察經驗所累積。

▼立秋還是很熱。(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夏天,穿著清涼,美女,靚妹。(圖/記者黃克翔攝)

柯柏成提到,在24節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被稱作「絕日」,《玉門經》中記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全年共有4天這樣的日子,所以就叫四絕日;依照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

柯柏成解釋,白話的意思是「立春後大地回春,水(冬)就絕了;立夏後漸熱,木(春)就絕了;立秋後天漸涼,火(夏)就絕了;立冬後天漸冷,金(秋)就絕了,故把四立前一日叫『四絕日』。」

柯柏成說,「四絕日」在農民曆上一定是寫著「日值四絕,大事勿用」的字樣,是一般擇日忌用的日子,需要注意在這一天夫妻之間不能行房,有說法一次要折三年壽命,在這一天一定要避免這個事情而影響自己的健康,陰陽轉換的時機最為緊要。

柯柏成指出,今年立秋前一日的絕日就是8月7日,當然絕日也有適合的事情,這一天如果過去有什麼壞習慣想改的,選這一天來下決心就特別容易成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