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課綱【上】跨領域科技素養教育 提升國家的創新與創造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教育部108課綱由「能力導向」轉向「素養導向」方向正確,全民都要英語力提升,國家競爭力才能提升,不是迷思而是鐵錚錚的事實!

▲ 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唯一不變的就是「年年變」。(圖/ETtoday資料照)

● 曲建仲/台大電機博士

台灣從1990年代開始就進行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原本是希望改變我們小時候那種填鴨式的教育,減輕學生的壓力,結果三十年來卻是讓學生的壓力不減反增。而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唯一不變的就是「年年變」,讓家長們無所適從。這些都是事實,但是這些改革有些確實是必要的,我們先來談談「正確的」政策吧!

由「能力導向」轉向「素養導向」方向正確

我們小時候的教育是「填鴨式」,結果造成學生只在乎「那一個」標準答案是什麼,卻忘了標準答案可能有「好幾個」,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他們不在乎標準答案,甚至是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要學生去「思考」各種可能的答案,長期訓練思考的結果,讓歐美的學生比我們更善長「創新創造」,而我們的學生卻只適合「苦幹實幹」,當然這也是歐美國家科技比我們進步更快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的教育改革是有必要的。

大家看到台積電到美國和德國設廠,以為連美國和歐洲都要靠我們了,是不是我們的科技已經領先了呢?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的,台積電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台灣人「苦幹實幹」,把原本不可能做到的良率給做出來,因此網路上常常有人問我,英特爾和三星會不會真的在2025年追上台積電?我的答案永遠都只有一個,在製程上有可能,但是只要台積電的晶圓在台灣製造,要做到更高的良率和更低的成本「不可能」。

▲ 台積電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台灣人「苦幹實幹」,把原本不可能做到的良率給做出來。(圖/台積電提供)

我們現在需要補足的,是我們的創新創造力,簡單的說,填鴨式的教育沒有讓學生思考,而「能力導向」轉向「素養導向」可以讓學生學習跨領域的知識,更可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我之前沒有特別去談這些,是因為「正確的政策」就讓它繼續發展下去,如果過程中出現一些小問題,再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科技產業技術實務課程:讓高中生脫胎換骨,如何做到?

在台大電機讀博士班的時候,我利用課餘時間把所有讀過的理工課本重新整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整理出一套教材,給文法商學院的大學部與研究所同學上課使用,因為是設計給商學院的同學,而商學院的同學從國中畢業之後就不接觸物理化學了,所以我設計的課程只要具有國中理化的程度就可以看懂,非常適合高中生研讀。

還記得當年的暑假,我在台大進修推廣部開課,有一位成功高中一年級的同學來修課,這位同學讓我印象深刻,每次下課,他都來找我討論許多問題,是個非常好學的孩子,暑假結束前最後一次上課,我走進學校看到一位中年女生站在教室門口,我好奇的問她有什麼事嗎?她回答我:我是OOO的媽媽,我立刻想起她就是那位成功高中同學的媽媽,不禁嚇一跳心想: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大家知道在大學,很少有家長會到學校找老師,如果家長來學校,通常是出了什麼大事,沒想到她笑嘻嘻的和我說:「沒什麼事,我只是來感謝老師,同時想知道我兒子在這裡都發生了什麼事,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改變?」

▲ 作者在台大電機讀博士班的時候,利用課餘時間,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整理出一套給文法商學院的大學部與研究所同學上課使用的理工教材。(圖/ETtoday資料照)

跨領域科技素養教育,提升國家的創新與創造力!

不懂科技如何創新?因為有NFC才有ApplePay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支付模式;因為有BLE才有iBeacon創造出全新的廣告行銷模式,因為有Blockchain才有Cryptocurrency創造出全新的金融交易模式,我們可以說近代所有的創新都源自於科技,是因為科技突破創新,才造成營運管理、商業模式、產品行銷創新。

但是非理工背景的同學往往很難了解各種科技產品的原理及應用,甚至被許多專業術語所困擾,因此近年來美國長春藤名校商學院開設科技相關課程已經變成一種趨勢,包括全球著名學府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都紛紛開設數據處理與人工智慧等相關課程。

廿一世紀「知識經濟」的興起,成為引導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不但改變了傳統產業的交易模式,也造成了產業結構的變化,由於科技產業有很大的就業市場,而且不論證券業、金融業、科技管理及科技法律等,都與科技產業息息相關,但是「非理工背景」的同學往往很難了解各種科技產品的科學原理及製作過程,甚至被許多專業術語所困擾,因此在做市場投資與分析時常對科技產品一知半解,間接減少了非理工背景的同學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發揮空間。

▲ 科技產業有很大的就業市場,但是非理工背景的學生往往較不具相關知識,間接減少了他們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發揮空間。(圖/業者提供)

但是科技產品眾多原理複雜,如何將艱深困難的科技名詞與科學原理介紹給非理工背景的同學,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絕對不是到業界找幾位科技公司主管到學校講講今年手機市場會銷售幾台、成長率有多高就足夠了!因為只是介紹這些表面的數據,無法讓文法商學院的同學理解產品設計的思維、上下游產業鏈、產品使用的限制、可能的商業模式、未來發展的方向、可能遭遇的困難等等問題。

目前產業界熱門的科技科技有哪些?又適合哪些人來學習呢?

跨領域科技素養教育系列課程共計12冊,將目前最熱門的產業科技做深入淺出的介紹,目前暫訂的內容包括:

第01冊 晶圓代工與先進封裝
第02冊 微機電與光機電系統
第03冊 光電整合與平面顯示器
第04冊 光纖通訊與立體感測器
第05冊 積體電路設計與處理器
第06冊 雲端通訊與網際網路
第07冊 人工智慧與區塊鏈軟體
第08冊 行動通訊與低軌道衛星
第09冊 伺服器與電子系統整合
第10冊 量子科技與奈米科技
第11冊 電動車與新能源科技
第12冊 生物科技與醫藥產業

這個內容的順序是依照知識排序,先由晶圓代工、先進封裝、微機電系統、顯示器、光纖通訊、感測器等硬體知識,談到積體電路設計、通訊系統、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軟體知識,再談到軟硬體都相關的量子科技,最後轉到電動車、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元件、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生物與化學知識。

▲ 透過一系列的課程設計,能讓非理工背景的高階主管與商務人士對產業科技有基本的認識。(圖/業者提供)

這個課程適合「非理工背景」的高階主管與商務人士,當然也適合國三或高中以上的在校學生,對產業科技有基本的認識,將艱深困難的科技知識簡化成大家夠理解的內容,在未來科技領導產業創新的時代是所有商務人士的必修課程,適合的對象包括:

➩上市公司的董監事、高階主管、政府首長、商務人士等。
➩金融產業的創投、證券、承銷、授信、保險、會計、產業分析等。
➩法律專業的智慧財產、科技管理、專利分析、侵權訴訟等。
➩新聞產業的產業新聞記者、雜誌編輯、科技圖書等。
➩科技產業的行銷、業務、法務、採購、人力資源、跨領域工程師等。
➩基礎教育的國中畢業或高中以上科技素養教育、跨領域學習。

重要實用的課程是不是就一定要「必修」?

▲ 作者回憶當年自己高中畢業大學聯考,在選填志願的時候,只是依照分數亂填志願而已。(圖/記者周宸亘攝)

這位成功高中家長因為暑假看到兒子每天打電動很生氣,就替他報名了台大進修推廣部每週六的課程,也就是我的「科技產業技術實務」,第一週上課的時候,他兒子早上還三催四請就是賴在床上不想起來,沒想到第二週以後他早上都是主動起床準備上課,而且下課回家以後常常會跟媽媽說台積電在做什麼?聯發科在做什麼?將來他大學要念哪個科系?研究所要念哪個研究所?他都已經規劃好了!這位家長非常驚訝!到底是什麼樣的課程能夠讓一個高一的學生對產業有這麼深刻的認識,學習從半推半就到主動積極,甚至未來大學和研究所想學哪些內容都想好了呢?

聽了她的話,我忽然心裡有很深的感觸,當年自己高中畢業大學聯考,在選填志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電機系、資工系、機械系、材料系、化工系是在學什麼的,更別說畢業以後在做什麼了!當年我只是依照分數亂填志願而已,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到底是哪一個?

因此我身邊就有同學讀到大四才覺得和自己的興趣不合,最後選擇重考,浪費很多時間,如果在高中的時候能夠有這樣的課程,協助高中生了解每個不同科系在學習什麼,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此「科技產業技術實務」課程對高中生幫助是很大的,那麼是不是因為這個理由就把它列為「必修」?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知道高中生的課業壓力已經很重了,如果把這個課程列為必修,那會壓垮他們的,況且並不是每個人對科技都有興趣,即便是未來人工智慧盛行的世界,完全不懂科技的人很難競爭,但是教育必須適性、適才、適所,因此只要適當的以「線上」的方式輔助引導,用Youtube直播讓有興趣的人來學習就可以了!這是我創立《曲博科技教室》的原因。

▲ 教育必須適性、適才、適所。(圖/記者林世文攝)

倒是高中數理化學老師可以到Youtube來學習這個科技課程,將實際的科技融入原本的高中教材裡,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當講解電磁波原理,可以從手機講起;講解光學原理,可以從液晶電視講起,這樣就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因為年輕人對身邊天天在用的東西是有好奇心的。

同樣的道理,108課綱裡的本土語言對於有需要的人而言是很實用的,但是只要適當的以「選修」的方式輔助引導,讓有興趣或有需要的人來學習就可以了!為什麼我這麼說呢?我們下回再來談談這個話題吧!

【未完待續】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